村居即事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作品评述

《村居即事》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居住在乡村的情景和心境。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休看小字大书名,
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
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
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
西峰半夜鹤来声。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乡村生活的感慨和理解。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的解析:

诗词的第一句“休看小字大书名”,暗示了作者不重视追求名利,不喜欢拘泥于外表的虚荣。他认为那些花哨的文字和华丽的称号并不重要。

第二句“向日持经眼却明”,表达了作者坚持读经修行,使他的眼睛更加明亮。这里的“向日”可以理解为向着阳光,意味着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表明作者已经过了追求富贵和权势的阶段。他不再心怀功名利禄,也不梦想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作者选择了宁静闲适的生活方式。

接着的两句“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描述了作者离开繁华的城市,寻找宁静和心灵寄托的场所。他在寺庙里寻找内心的宁静,追求精神的满足,与城市的繁华和世俗礼仪分别。

最后两句“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夜晚。在斜月的照耀下,作者在新的环境中享受宁静的睡眠。当半夜时分,西峰传来鹤的鸣叫声,增添了一份静谧和祥和的氛围。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内心宁静和真正的自由的向往。他放下了功名利禄的追求,选择了一个简朴自在的生活方式,追求心灵的满足和宁静的夜晚。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越和内心的自在追求。

作者介绍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推荐

司听坎体本来清,举世都将贮笛筝。饱听翛翛北窗吹,人间能有几长庚。

凄凉时序每兴嗟,那复登高似孟嘉。尚喜乌纱粘皓发,犹存青眼对黄花。百篇剩有诗堪索,九日愁无酒可赊。采采缅怀元亮节,不随流俗竞春华。

溪山廓廓眼增明,鸥鹭依依旧有盟。所恨登高临赋处,却嗟我友不同行。

供奉三朝四十年,圣时流落发衰残。贪将乐府歌明代,不把清吟换好官。

崇禧仙馆似官居,二月寒风峭有馀。傲吏吟哦空峭下,野童放散夜堂初。荧荧宿火煨村酒,煜煜残灯镜道书。忽听打窗声更急,快移银砾上枯株。

销尽黄金是此窝,高人欹枕看晴波。钱塘门里九曲寺,得似先生一曲多。

暗雨收梅,晴波摇柳,万顷水精宫冷。桥森画栋,岸列红楼,两岸翠帘交映。天上行舟,鉴中开户,人在蕊珠仙境。况吟烟啸月,弹丝吹竹,太平歌咏。人尽说、铜虎分贤,银潢储秀,巩固行都藩屏。棠阴散暑,鼎篆凝香,永日一庭虚静。红袖持觞,彩笺挥翰,适意酒豪诗俊。看飞云丹诏,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蛾眉二八不曾愁,有色无媒郎不留。月里蟾蜍推落地,几时再得广寒游。

赤叶冈头送客行,峰回路转石桥横。小春天气晴偏好,禾稼新收麦又耕。

可是江梅开晚,从教蜡雪来迟。此花清绝胜南枝。搀过春风第一。蘸蜡女工斗巧,涂黄汉额偏宜。□腮相倚并开时。认取东君深意。

忆念西山玉隆友。

长松荫禅宇,柯叶何橚槮。清风一披拂,奏作绿绮琴。虬龙舞空祠,鸾凤相与吟。众籁起幽听,太虚本沉沉。悠然亭中人,宴坐欢妙音。心闻得深悟,明月生东林。

于斯诚微物。能不怀伤悴。

游春畅饮。万物熙熙花似锦。畅饮游春。迷了从来多少人。儒流道士。几个能通天外志。道士儒流。谁肯忘情言下休。

乌衣东苑内,春色正芳菲。上客调诗律,佳人试舞衣。夭桃连雨发,鹦鹉入帘飞。况是多春酒,厌厌夜不归。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如是真如是,无□不心地。触目应菩提,名标法身义。

僧庐草剑石崖根,惯见西湖不喜论。安得便如居士意,移为官舍读书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朱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李后主《临江仙》。前后两调,各逸其半)寻春须是阳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后主《菩萨蛮》)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