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僧慧文

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湛然常寂灭,常展自家风。

作品评述

《答僧慧文》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晓荣。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自我展示的意愿。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念周沙界,日用万般通。
湛然常寂灭,常展自家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佛教的智慧为背景,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宽广和对世事的通达。第一句“一念周沙界”,表达了作者心灵的开阔,超越了尘世的束缚,感知到了无垠的宇宙。诗人感叹一念的广度和深度,一念之间可以包容整个沙界,体现了他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第二句“日用万般通”,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事物的熟知和应用。以佛教的智慧,作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以顺应世俗的需求。他以正念的方式对待一切,不被执著和欲望所困扰,能够透彻理解世间万物的本质。

第三句“湛然常寂灭”,表达了作者对心灵平静和超脱的追求。湛然指的是心灵的宁静和纯净,常寂灭意味着常常使思维停止,超脱尘世的烦恼。诗人通过修行使自己的心灵安定下来,超越尘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真正的平和。

最后一句“常展自家风”,表达了作者对自我展示和表达的渴望。作者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独特的境界,他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和见解。这句话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自信。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佛教的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无限广大的感悟,对世间万物的洞察,以及对超越尘世的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我的展示和表达的渴望。这首诗词融合了佛教的智慧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越。

诗词推荐

二蛇志不同,相得榛莽里。一蛇化为龙,一蛇化为雉。龙飞上高衢,雉飞入深水。为蜃自得宜,潜游沧海涘。变化虽各殊,有道固终始。光武与严陵,其义亦云尔。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翻然归富春,曾不相助治。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图史。人传七里滩,昔日来钓此。滩上水溅溅,滩下

衰病厌多事,清游谐夙心。夜深楼突兀,岁晚柏萧森。汲井洗灵药,焚香横素琴。身闲境自胜,城市亦山林。

芝书催觐已多时,底事归班似懒归。诸老正缘无定说,先生只得暗知机。柳花樽俎春千点,竹屋云山绿四围。东甽东边行乐遍,不妨款曲上黄扉。

朱弦昔日被歌声,岁月频更感易生。唯有锦江桥下水,相逢不改旧时清。

过鲁必谒岱,入洛须望嵩。嗟余夜半入彭蠡,月黑不见香炉峰。明登望湖亭,雨气何空蒙。山僧指点笑五老,正在烟云中。今朝蹑层梯,高标揭晴空。匡庐远出百里外,紫翠映带春霞红。虽云仿佛见颜色,已觉浩荡开心胸。在山看青山,佳处未尽逢。不如迥立万仞表,一日览尽千玲珑。何当

持身端的在兢兢,谨独方地愧作情。莫道隐微人不见,暗中临我有神明。

维莫之春,五阳发舒。日之夕矣,三星在隅。莫量匪币,莫嘉匪玉。明荐孔明,神光下瞩。

锅里爷娘语,寒山太猛生。不妨时著眼,直是得人惊。

苜蓿来西或,蒲萄亦既随。胡人初未惜,汉使始能持。宛马当求日,离宫旧种时。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

为爱梅花如粉面。天与功夫,不似人间见。几度拈来亲比看。功夫却是花枝浅。觅得归来临几砚。尽日相看,默默情无限。更不嗅时须百遍。分明销得人肠断。

倒尽菰蒲折尽荷,芙蓉临冰恨无多。一花却有两花影,东卧斜阳西卧波。

壁山僻陋户口少,两衙之外惟高眠。

旧燕初归,梨花满院,迤逦天气融和。新晴巷陌,是处轻车骏马,禊饮笙歌。旧赏人非,对佳时、一向乐少愁多。远意沉沉,幽闺独自颦蛾。正消黯、无言自感,凭高远意,空寄烟波。从来美事,因甚天教,两处多磨。开怀强笑,向新来、宽却衣罗。似恁他、人怪憔悴,甘心总为伊呵。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我比严光胜一筹,不教俗眼识羊裘。沧波万顷江湖晚,渔唱一声天地秋。饮酒何尝能作病,登楼是处可消忧。名山海内知何限,准拟从今更烂游。

好学承家夙所奇,蠹编残简共娱嬉。一婚倘毕吾无累,三釜虽微汝有期。聿弟元知是难弟,德儿稍长岂常儿。要令舟过三山者,弦诵常闻夜艾时。

我爱青山欲细看,如何不在户庭间。聊移野外玲珑石,来人选窗前重叠山。拄笏已堪供啸咏,杖藜还更得跻攀。莫言道院过从少,亦有修眉相伴闲。

兴唐钟刻无夫字,久欲摩挲与细论。归棹未容酬此志,一声烟霭又黄昏。

此翁文彩自权奇,抹过监车十万蹄。笔下何多春草句。胸中定有辟尘犀。戴公山下竹三径,米老庵前云一溪。莲幕退思湖上客,一编为我赋新诗。

尚在朝廷记忆中,敢于父命择西东。触怜家有百岁母,可使人嗤六十翁。芰制子能华岁晏,莼羹吾亦感秋风。书成藏向深山里,莫费君王遗所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