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屈大均的《松林》
拼音和注音
sōng lín èr sān lǐ , yǎn yìng dài píng shā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二三:1.谓不专一;反复无定2.约数,不定数。表示较少的数目,犹言几。3.约数,不定数。谓二成或三成。4.约数,不定数。谓第二或第三。5.约数,不定数。犹言再三,多次。
掩映:(动)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平沙:指广阔的沙原。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
映带:映带yìngdài景物相互映衬湖光山色,映带左右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原诗
松林二三里,掩映带平沙。
烟火不知处,茅茨时一家。
野衣无数叶,山鬓绝多花。
樵路随春草,盘盘上岭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