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
佯作小儿啼,斓斑采衣身。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道路谩奔赴,灯火徒苦辛。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

作品评述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经历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
曾经听说老莱子,年少时侍奉慈亲。
佯作小儿啼,斓斑采衣身。
假装幼童啼哭,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衫。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遭遇的事情如此不同寻常,我为何生不逢时。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三岁时失去了父亲,身在千里之外的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先父兄弟四人,如今都成为了过去的人。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五个房间的兄弟姐妹共十人,我独自度过了七十个春秋。
道路谩奔赴,灯火徒苦辛。
奔波于世间,辛苦地追寻道路,却只有孤灯为伴。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
这首诗比起一丝不起眼的蓼莪,读来一次又一次地伤透了心灵。

这首诗以自传体的形式,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诗中的“老莱子”指的是作者的祖父,是一位仁慈的长者。诗词开篇立意高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的不满和对时代的疑问。作者在年少时失去了父亲,此后的生活历程中,他的兄弟们逐渐离世,而自己却独自活到了七旬高龄。诗中所描述的奔波劳累、孤独寂寞的境遇,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都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痛苦。

整首诗运用了古体诗的形式,采用五言绝句的韵律,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诗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的遭遇和众人的命运对比,以彰显自己的孤独和辛酸。最后一句以“比蓼莪”形容自己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创作的谦卑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自省和自嘲的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苦辛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命运和时代的反思。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和自我反省,作者呈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思考。整首诗以自传体的形式,与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首诗词《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是宋代诗人方回所创作的。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昔闻老莱子,希年奉慈亲。
我曾听闻老莱子,年少时侍奉慈亲。
佯作小儿啼,斑斓采衣身。
假装婴儿啼哭,五颜六色的衣裳。
事有异天壤,予生何不辰。
遭遇奇异命运,我为何生不逢时。
三岁丧吾父,万里南海滨。
三岁时失去了父亲,身在遥远的南海滨。
先君四难弟,今皆为古人。
先父的四个兄弟,今已成为过去的人。
五房伯仲十,独予登七旬。
五个房间的伯伯叔叔共十人,我独自度过了七十个春秋。
道路谩奔赴,灯火徒苦辛。
奔波于世途,辛苦不已,只有孤灯相伴。
此诗比蓼莪,一吟一伤神。
这首诗不过像蓼莪一样,一吟一伤心神。

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历程和人生遭遇的思考与感慨。作者回顾了自己年少时侍奉慈亲的经历,以及在旅途中失去父亲和兄弟的悲痛。他独自一人度过了七十个春秋,经历了辛劳和孤独。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首诗的自我评价,认为它只是像蓼莪一样平凡,但每一次吟诵都伤透了心灵。

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古体的形式,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思考。通过对比自己和众人的命运,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痛苦。作者对于生命的无常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都在诗中得到了表达。

整首诗以自传体的形式,与读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和自我反省,作者呈现了生命的无常和无奈,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的苦辛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和对命运的思考,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共鸣。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两都来往太频频,真是人间自在人。十载读书同白屋,千金为客买朱唇。结交京邑倾心肺,寓思禅宗离垢尘。为问西归天禄客,何时同看洛川神。

结庐人境经过少,晚起长遭稚子催。闲处赤心忧国尽,病中白发爱山回。林泉可使居无竹,风雨空嗟摽有梅。不遣悄奴频过我,欲将怀抱向谁开。

春梅杂落雪,发树几花开。真须尽兴饮,仁里愿同来。

征棹三江暮,连樯万里回。相乌风际转,画鹢浪前开。羽客乘霞至,仙人弄月来。何当同傅说,特展巨川材。

君行千里轻所历,妾驰千里心匪石。春房酌酒意匆匆,愁不在离愁在忆。鸳鸯瓦上昏无色,鹦鹉杯中尘更积。灯前独坐制君衣,泪湿剪刀裁不得。

旧俗采菱处,津亭风景和。沅江收暮霭,楚女发清歌。曲岸萦湘叶,荒阶上白波。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彼姝复此粲,人面外堪看。鹦鹉虽能语,芙蓉岂耐寒。舌酣元可畏,背毁更多端。昵昵徒为耳,云龙许控抟。

霜飞动地燕草凋,沙飞石走天萧条。江河倒影陵谷摇,白日惨淡昼为宵。美人迢迢隔云霄,青冥无梯海无桥。鱼枯雁死星芒消,沉沉思君不自憀。愁如惊风鼓春潮,岁云暮矣山寂寥,梧桐叶落空干条。昆仑层城阻且辽,苍梧九疑烟雾遥。琼田瑶草芟芃荛,江蓠泽兰成艾萧。登高望远肝肺焦,

路缭长堤北,家居小市西。陂塘晨饮犊,门巷午鸣鸡。妇喜蚕三幼,儿夸雨一犁。衰翁亦放浪,未怕屐沾泥。

郏鄏妖兴炎汉衰,先生南国卧明夷。凤凰屡降玄纁礼,琼石终藏烈火诗。禁掖衣冠加宋鹊,湖山耕钓没尧时。千年垄树何人哭,寂寞苍苔内史碑。

印泥印空印水,疾轩不及掩耳。豁然楼阁门开,消得轻轻弹指。

幽人占断烟波景,不但春风翠红整。绕堂交互玉崚嶒,月中日下光迷影。连年勾引客来看,传得梅声满世间。西湖处士英爽在,大叫称屈挝天关,拜言臣生太清苦,孤山昏晓搜寒句。水边篱畔识疎斜,若说栽梅臣实祖。五湖散人张志和,读霓不中原夫科。门前水擅南湖号,也种梅花数百窠。

绿外深深柳巷,红间曲曲花楼,一春想见贪游台,不道有人愁。三月东风易老,几宵明月难留。酴醿白尽窗前也,还肯醉来否。

罢直奚官雪满腮,少年曾扈上之回。金砧丰削蹄多裂,玉秣辛酸齿半摧。苜蓿地间春早遍,葡萄宫废野花开。病嘶破枥秋风夜,独忆先朝较猎来。

川原万草木,总放无量光。要识和同意,乾坤不閟藏。

只这一脉,人间显赫。妙转绵绵,甚生标格。

湖上春光次第还,夹街新展集芳园。定知花木开偏早,惯识东皇造化恩。

三绝今非少,元功人未知。岂云公有憾,时恐世传疑。谁解吟成史,宁忧罪到诗。诗成终自愧,空恨一年迟。

阿倍当年思奈良,至今三笠草黄。乡情莫问天边月,自有樱花胜洛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