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萨都剌的《北人上冢》
拼音和注音
rén shēng hé chù wèn nán běi , chūn qiū shuāng lù jù hán q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春秋:(名)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②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曾由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③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南北:南北nán-běi∶北方和南方∶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人生:(名)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的一生:~观|~的道路|幸福的~|婚姻是~的大事。
含情:含情hánqíng怀着感情;怀着深情多指爱情含情脉脉
秋霜:1.秋天的霜。2.常用以比喻威势盛大、品质高洁、言辞严厉、心志壮烈。3.喻白发。4.喻剑。
霜露:霜露shuānglù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原诗
南人城南逢清明,北人望北号哭声。
人生何处问南北,春秋霜露俱含情。
天涯芳草何青青,杜鹃口血花冥冥。
酪浆一壶麦一饭,香火照日藏流萤。
自言家住大河北,闽巅相望六十六。
血气寻寻呼应声,音容皎皎常在目。
虚名薄利非良图,故山松柏号夜狐。
儿身有禄亲不待,亲坟无主儿义辜。
低头再拜襟尽血,行路人情为惨切。
纸灰低拂绿杨风,杯沥浇残沙上月。
人言朔客铁心肠,谁无半饷情惨伤。
游宦既知离别苦,何如拂衣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