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

寂寥孤馆掩黄昏,满抱羁愁谁与论。
时候早寒淮北地,田庐多润海边村。
天凝蜃气朝犹暗,风杂潮声夜复喧。
几夜强眠眠不得,拥炉枯坐欲销魂。

作品评述

《客夜》是明代作家龙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孤寂的客馆隐匿在黄昏中,
满怀牵挂的忧愁无人能够理解。
时节已早,淮北的土地寒意渐起,
农田和农舍多湿润于海边的村庄。
天空凝结着蜃气,朝阳依然暗淡,
风声掺杂着潮水的喧嚣在夜晚再次响起。
几个夜晚,我强迫自己入眠却眠不得,
我拥炉而坐,枯燥的等待着心灵的解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客人在黄昏时分到达一处孤寂的客馆,心中充满着牵挂与忧愁,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寒冷的时节和海边村庄的湿润,进一步强调了孤寂的氛围。天空中的蜃气和朝阳的昏暗,以及夜晚中风声和潮水的喧嚣,都给人一种凄凉和无助的感觉。诗人经过几个夜晚的努力,却无法入眠,只能拥炉而坐,期待着心灵的解脱。

这首诗词展现了明代文人寓情于景的写作风格,通过描绘客人在黄昏时分的寂寥和孤独,表达了人在陌生环境中的无助和无依。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寒冷的气氛和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突出了主题的表达。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忧愁和寂寞的感觉,同时也让人反思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推荐

浩浩海风劲,滔滔河水浑。古人皆去世,乔木自当门。族党诸孙盛,吾宗一线存。兴衰知有数,心事与谁论。

腊月烧山,火势炎炎。目前包裹,借手行拳。若是衲衣下事,犹较十万八千。御楼看射猎,不是刈茆田。

朝雨催寒细似毛,宾鸿带影朔云高。菊萸不分簪华发,糕酒无因拜赭袍。笑我功名如堕甑,爱君情义比投胶。病衰阻趁芙蓉约,木末搴翻独咏骚。

猗若人兮葛布,渡柴桑兮水泠泠。稚子髧两髦兮从而后。东家有酒兮,绿参天其荫柳。山风凉兮月瞑,枕白石兮未醒。漭无极兮天游,不知乾之为马兮坤之为牛。

簪绂久已弃,行装今甚疲。买山如畧办,毕娶更奚为。小筑开三径,躬耕趁一犁。赖公霖雨手,忍赋语离诗。

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予家酿酒名罗浮春。)

老懒尤于笔砚疏,难陪骑省赋闲居。去周柱下谁为史,传邺侯家尚有书。台馈不烦公粟肉,户租难办客车鱼。侧旁万一邻堪买,便拟诛茅近太初。

人道有情须有梦,无梦岂无情?夜夜相思直到明,有梦怎生成?伊若忽然来梦里,邻笛又还惊。笛里声声不忍听,浑是断肠声。

相思目断鉴湖船,书别殷勤敢赠言。未解终南寻捷径,少宽谷口截朱辕。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爇天妖焰彗初沉,朝汲仁贤简帝心。未用锋车便脂牵,小须午里遍春霖。

辞爵浮云外,安民反手中。山林独往意,衮绣太平功。布被终身俭,貂冠一命崇。他年两行泪,碑下泣羊公。

夫子惠收我,谓我古心徒。闲居有客无酒,有酒又无鱼。报道犀兵远坠,问讯陈人何似,陈似隔年萸。天壤亦大矣,知有孔融乎。白雪歌,丹元赞,赫蹄书。洪崖何自过我,便作授经图。教我天根骑月,规我扶摇去意,餐我白芝符。从此须溪里,更著赤松湖。

昨夜霜风鼓万兵,今朝华节照边庭。人间元日是春日,天上魁星为使星。且向虎囊探寸尺,却归麟阁倣丹青。离觞不是延清夜,明日异邦长短亭。

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

第二筵开入九重,君王把酒劝三宫。驼峰割罢行酥酪,又进雕盘嫩韭葱。

神鳌载弁青浮红,水晶宫阙神人宫。金铺雕础固且崇,参差珠阁当天中。仰瞻倍扆天人容,天威只赤下地通。白云之乡帝乘龙,翩然大荒灵下降。彩烟绮雾陛九重,灵鹤万舞来从东。五方之人叩吉凶,帝愍下土叩辄从。物不疵疠岁屡丰,十日一雨五日风。圣人体天上帝同,好生之德天同功。

穉苗苏醒晓风凉,老魃匆匆遽俶装。旬浃望霓心肺渴,暂须一啜露华香。

客瞄千万端,攻吁愁不出。谁能事低首,挥杯送白日。

云气阴阴绕殿庐,雨声摵摵响阶除。薰炉翠被延周蝶,黄墨朱缸订鲁鱼。野性登朝常蹙踖,亲年须禄向踌躇。叨陪大典论疑信,滥等诸儒课密疏。汉殿修文开白虎,海邦张乐享爰居。绮寮蕙草青霏入,瑶圃梅梢玉雪初。史藁堆床殊未已,诗材满地欲焉如。倦投东观中郎笔,起读西崑病监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