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凤山清明寺二首

风鸟久不至,哲人欢已矣。
空留千载名,寂寞残阳里。

作品评述

《隐居凤山清明寺二首》是宋代楼淳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隐居清明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名利虚幻的感慨和寂寞之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鸟久不至,哲人欢已矣。
空留千载名,寂寞残阳里。

诗意:
这首诗词以“隐居凤山清明寺”为背景,描写了清明寺的幽静和寂寞。诗人观察到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飞来附近的风鸟,寓意着孤寂,而他所称呼的“哲人”已经快乐地不会再来。清明寺已有千载之久的历史,但现在这个古老的庙宇只剩下孤寂和凄凉,只有寂寞的夕阳照耀着。

赏析:
诗词的开篇就传达了一种寂寞和萧瑟的气氛。风鸟长时间未至,意味着诗人周围的寂静和空虚。他提到的“哲人”并不只指名利之士,更多的是指深悟人生哲理的智者,这位哲人已经离开了这个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而诗人感到自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忧愁和寂寞感从他的笔触中表露无遗。

“空留千载名”的形容表明了清明寺在历史中有其辉煌的时刻,诗人却感叹现在它已经变得荒芜寂寞,没有了过往的辉煌。最后一句“寂寞残阳里”则将诗人的心境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夕阳的余辉映照出了诗人的寂寞情绪。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文字展现了楼淳在隐居清明寺时的寂寥心境,突出了岁月更迭中的人事无常和一切皆空的哲理思考。

诗词推荐

走马东来冒驿尘,今年重识帝城春。自怜已作衰瓮熊,苑树宫花笑杀人。

北斗璇魁,南闽元帅,西清真地行仙。东林白社,依约认前缘。霞洞天台万叠,记当时、秀减山川。三生梦,岩公宝刻,云锁石桥边。时度御炉吹雾,宫烛传烟。望图中家庆,朱紫蝉联。入见辕门佳节,到新春、长是开筵。明年看,五云深处,黄发映貂蝉。

异乡中,行色里,随分庆初度。老子今年,五十又还五。任他坎止流行,吴头楚尾,本来是、乾坤逆旅。贵和富。此事都付浮云,无必也无固。用即为龙,不用即为鼠。便教老却英雄,草庐烟舍,也须有、着闲人处。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巵。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笑语移时,风影乱、半帘寒日。鲜明是、晚来妆饰。共说西园携手处,小桥深竹连苔色。到如今、梧叶染清霜,封行迹。春未透,梅先拆。人纵健,时难得。想明年虚过,上元寒食。数著佳期愁入眼,雨珠零乱梨花湿。任翠鬟、欹侧背斜阳,鸣瑶瑟。

汲井漱残酒,行吟到夜分。一轩清似洗,万籁寂无闻。风送迎秋雨,天收翳月云。鸡鸣庭户白,人事又纷纷。

江声汹汹雷霆硖,山气苍苍云雨台。白发拾遗吟不尽,分留物色待君来。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侍儿清晓进仙裳,玉管齐调奉帝觞。应有瑶箱旧时燕,直随歌舞到昭阳。

送君只过孝廉桥,不似君来访我遥。路未同归鸿杳杳,门方孤掩竹萧萧。远愁忽与钟声至,残醉微兼烛烬销。莫道扁舟难重过,寒江日日有回潮。

挹君如玉雪,未易得亲疏。何日深山里,同灯共读书。

欲说昭君敛翠蛾,清声委曲怨于歌。谁家年少春风里,抛与金钱唱好多。

开卷愁无记事珠,君心椰子绰犹馀。示人高枕卧游录,作我下帷行秘书。不醉谬多宁可恕,善忘老至复何如。赠诗僭长惭颜厚,为谢更生解起予。

女姑听。女姑听。学取麻姑至净清。依他妙善行。莫惺惺。莫惺惺。外做憨痴内自灵。功成赴玉京。

三月江南花满枝,风轻帘幕燕争飞。游人休惜夜秉烛,杨柳阴浓春欲归。

四万黄金六出奇,家藏犬豹虎龙机。古傅财赏军能壮,今见樵苏士不饥。借得留侯千里箸,扫平冒顿五方围。是朝不肯谈前事,问谷和钱却道非。

日杲杲兮风叶翩翩,饥我禾黍兮渴饮涧泉。伏羲非画孔非编,非有秘旨天外传。小黠大痴亦何苦,汗牛充栋终不补。晴窗白发一事无,独抱遗经吊千古。

芝兰虽好忌当门,何况庭前恶土墩。畚锸才兴双剑出,狐狸尽去老松蹲。百年守冢真堪笑,一日开轩亦可尊。安得掷从天外去,成都石笋至今存。

北寺谗成狱,西园贿拜官。上书休讨贼,进爵在迎銮。相国争开第,将军罢筑坛。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

乃一秋一冬,愁听鸿飞鸣。及兹问春半,土暖已足耕。殷勤劝欠老,尊酒若为情。我有一瓣香,为尔祈西成。晴光动川原,桑麦日敷荣。天公幸见听,一饱须可营。几见陇亩事,得此白发生。田父饮我酒,归与儿孙评。孝弟力田者,家道终和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