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和谢少傅晚步见寄之韵》
拼音和注音
pí ěr xuán zhī jìn bù nán , shí nián xué dào dé ní hu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学道: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即学政。
进步:(动)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他~快。[近]提高。[反]退步。②(形)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近]先进。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疲薾悬知进步难,十年学道得鲵桓。
晋家谋国三为众,蒙叟巢林一已安。
独上高丘时纵眺,偶携稚子亦成欢。
愿公早为苍生起,林下还沾圣泽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