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十四首

这僧已是露出眼睛,云门更与揭却脑盖。
若是佛法,未梦见在。

作品评述

《拈古十四首》是宋代僧人释法薰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僧已是露出眼睛,
云门更与揭却脑盖。
若是佛法,
未梦见在。

诗意:
这位僧人已经露出了眼睛,
云门(佛教名词,指禅宗的一种方法)更进一步揭开了头盖骨。
如果说这是佛法的话,
还未曾在梦中见到。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寥寥数语,表达了一种禅宗的境界和体验。通过描述僧人露出眼睛和揭开头盖骨这两个形象,表现了僧人在修行中超越表面的现象,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界。云门的揭开头盖骨是指通过禅修,突破了人们以为是真实的身体和世界的界限,超越了凡俗的束缚。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佛法的境界,它不仅仅是现实的存在,而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梦幻体验。佛法超越了人们对世俗的认知,是对真实本质的觉悟和领悟。

这首诗词简洁而深邃,通过形象的描写和象征的意义,传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它引导人们超越表面的现象,寻求内心深处的真实和平静。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关于佛法的理解,佛法并非只存在于现实之中,而是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需要通过觉悟和体验来领悟。这首诗词给人以思考和启迪,引发人们对佛法和禅修的深入思考。

诗词推荐

跨马独归日,春风随度关。客裘将欲绽,社燕亦同还。洛水源边邑,秦人隐处山。君家有凫舄,切莫向云间。

汉渚往湘川,乘流入远天。新秋无岸水,明月有琴船。露坐应通晓,萍居恐隔年。岳峰千万仞,知上啸猿巅。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边身。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

才看桃李锦成围,忽使园林绿作堆。远草将人双眼去,飞花引蝶过墙来。簿书节里无多著,怀抱朝来得好开。已是七分春去了,何须鸟语苦相催。

槛菊愁烟兰泣露,[1]罗幕轻寒,[2]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4]山长水阔知何处。

往来几兴亡,古今一天地。而人生其中,云胡不自贵。渺予寸心孤,浩发千载喟。残夜抱遗编,青灯照无寐。怀人月千里,开门秋一林。徘徊不得寐,对此石上琴。山水有真领,寥寥本无音。寄语子钟子,须知琴外心。

超燕堂开一面春,却教寒畯亦充宾。西清班推名从前,南极躔中见老人。草圣已传碑不朽,花神觉与思俱新。乡邦桃李谁培植,直待魁然宰辅真。

邺中官况莫来休,羞见傍人说宦游。九十日秋蛩共语,两三夜雨雁供愁。腐红只有虚名在,坚白难将实意酬。驿路梅花归正好,苦无官况莫来休。

城南有怨妇,含怨倚兰丛。自谓二八时,歌舞入汉宫,皇恩弄幸玉堂中。绿陌黄花催夜酒,锦衣罗袂逐春风。建章西宫焕若神,燕赵美女二千人。君王厌德不忘新,况群艳冶纷来陈。是时别君不再见,三十三春长信殿。长信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闲。绮窗虫网氛尘色,文轩莺对桃李颜。

竹裹蓬茅掩棘扉,主人诗瘦带宽园。种成苜蓿先生饭,制就芙蓉隐者衣。柳絮春江鱼婢至,荻花秋渚雁奴归。小溪短艇能容我,先向溪隈筑约矶。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蓐收功成将整驾,万顷黄云收晚稼。公私逋负一洗空,怀抱喜看儿娅?。从来婚聘不出乡,长自东家适西舍。年丰人乐我作诗,朝耕夜织谁能画?

谁谓死无知,每出辄来梦。岂其忧在途,似亦会相送。初看不异昔,及寤始悲痛。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要相逢。恰相逢。画舫朱帘脉脉中。霎时烟霭重。怨东风。笑东风。落花飞絮两无踪。分付与眉峰。

仙掌峰前得,何当此见遗。百年衰朽骨,六尺岁寒姿。雪外兼松凭,泉边待月欹。他时出山去,犹谢见相随。

鵰堂从昔有恶客,酒尽不去仍复索。欲留歌舞尽客意,风雨和更作三厄。佳辰难得客更难,我穷无酒为君欢。只欲泥行过白下,万一帘疏见一斑。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欲往竟无适,意行仍独还。猿声黄叶寺,牛背夕阳山。书弃将成业,身投未老闲。相逢莫嘲诮,才与不才间。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