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作品评述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作品评述:燕(yan1)雁:北国燕赵之地。拟共天随住:晚唐诗人陆龟蒙号天随子,住松江,近苏州。当时杨万里等人要用陆的天然情趣,来救江西诗派的瘦硬之风。白石虽是江西人,论诗却是膺服陆龟蒙的。陆龟蒙不羡权贵,恬淡江湖的性格,也很合白石的脾胃。白石曾赋诗,「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①丁未: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吴松:即今吴江。本年春,姜夔曾由杨万里介绍到苏州去见范成大。②商略:商量,酝酿。此处指遥望山峰,雨意很浓。③第四桥:指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宋词凡用四桥,大半皆谓吴江城外之甘泉桥……。《苏州志》:甘泉桥旧名第四桥。”④天随:晚唐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吴江。【评解】此词为作者自湖州往苏州,道经吴松所作。乃小令中之名篇。虽只41字,却深刻地传出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上片写景。“燕雁”、“数峰”,不仅写景状物出色,且用拟人化手法,使静物飞动,向为读者称赞。下片因地怀古。“残柳参差舞”,使无情物,着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全词委婉含蓄,引人遐想。【集评】卓人月《词统》:“商略”二字诞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白石长调之妙,冠绝南宋;短章亦有不可及者,如《点绛唇》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倡,“凭阑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陈思《白石道人年谱》:案此阕为诚斋以诗送谒石湖,归途所作。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欲雨而待“商略”,“商略”而在“清苦”之“数峰”,乃词人幽渺之思。白石泛舟吴江,见太湖西畔诸峰,阴沉欲雨,以此二句状之。“凭阑”二句其言往事烟消,仅余残柳耶?抑谓古今多少感慨,而垂杨无情,犹是临风学舞耶?清虚秀逸,悠然骚雅遗音。----------------------------------白石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南宋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之冬,白石往返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松(今江苏吴江县)时,乃作此词。为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白石平时最心仪于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龟蒙生前隐居之地,正是吴松。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燕念平声(y ān 烟),北地也。燕雁即北来之雁。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 :“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京口》:“雁频辞蓟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长。”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本词。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此亦化用龟蒙诗意。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皮日休)》 :“ 云似无心水似闲。”《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 。”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太湖西畔随云去。”燕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燕雁之远去,暗喻自己飘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语到意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张羽《白石道人传》亦曰其“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人 。”但白石与晋宋名士实有不同,晋宋所谓名士实为优游卒岁的贵族,而白石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太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龟蒙《初入太湖》)。本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一语,本有商量之义,又有酝酿义。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此句的数峰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亡万千愁苦 。从来拟人写山,鲜此奇绝之笔。比之辛稼轩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又是何种不同的况味。卓人月《词统》评云:“商略二字,诞妙。”下片之境 ,乃词人俯仰今古之境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即“吴江城外之甘泉桥”(郑文焯《绝妙好词校录》),“以泉品居第四 ”故名(乾隆《苏州府志》)。这是陆龟蒙的故乡。《吴郡图经续志》云 :“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 。”松江即吴江。天随者,天随子也,龟蒙之自号。天随语出《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 ”,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龟蒙本有胸怀济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 :“岂无致君术,尧舜不上下。岂无活国力 ,颇牧齐教化。”可是他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又不第,只好隐逸江湖。白石平生亦非无壮志,《昔游》诗云:“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永遇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但他亦举进士而不第 ,飘泊江湖一生。此陆 、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龟蒙精于《春秋》 ,其《甫里先生传》自述 :“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大籍识大义”,“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 ”,“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白石则精于礼乐,曾于庆元三年(1197)“进《 大乐议》于朝”,时南渡已六七十载,乐典久已亡灭,白石对当时乐制包括乐器乐曲歌辞,提出全面批评与建树之构想,“书奏,诏付太常。”(《宋史·乐志六 》)以布衣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白石有了“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 》诗),及“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诗)之语。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第四桥边,其地仍在,天随子,其人则往矣。中间下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起来,泯没了古今时间之界限。这是词人为打破古今局限寻求与古人的精神句诵而采取的特殊笔法。再如刘过《沁园春》之与东坡、乐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此一笔法。以上写了自然、人生、历史,笔笔翻出新意结笔更写出现时代,笔力无限 。“ 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我又如何面对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历史、时代之一大反诘,是充满哲学反思意味一大反诘 。而其中重点,主要在今之一字。凭栏怀古,笔力雄劲 ,气象阔大 。古与今上下映照成文,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历史意蕴。应知此地古属吴越,吴越兴亡之殷鉴,曾引起晚唐龟蒙之无限感慨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亦不能不引起南宋白石之无限感慨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除夜》)怀古正是伤今 。“残柳参差舞 ,”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 。“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这与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象征唐朝国运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为自然意象之本身,则又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自然意蕴。结笔之意境,实为南宋国运之写照 。返观数峰清苦二句,其意蕴正为结尾之伏笔 。在此九年之前 ,辛稼轩作《摸鱼儿》,结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乃是同一意境。白石本词用舞字结穴,蕴含无限苍凉悲壮。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一阕,通首只写眼前景物,至结处云‘今何许 ,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感时伤事,只用今何许三字提唱,凭栏怀古下仅以残柳五字咏叹了之,无穷哀感,都在虚处,令读者吊古伤今,不能自止,洵推绝调 。”善于提空描写,从虚处着笔,正是白石词的一大特点 。此词将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为一片,乃南宋爱国词中无价瑰宝。而身世家国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词中占优势,又将自然、人生、历史(尚友天随与怀古)、时代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尤其“今何许”之一大反诘,其意义虽着重于今,但其意味实远远超越之,乃是词人面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之一哲学反思。全词意境遂亦提升至于哲理高度。“今何许”,真可媲美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首词无限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意愈切而词愈微 ”,这种写法,易形成自我抒写之形象与所写之意象间接开距离,造成朦胧之美感。此词声情之配合亦极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为叠韵,末句三四字黄昏为双声,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为叠韵,参差又为双声。分毫不爽,自然天成。双声叠韵之回环,妙用在于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声情绵绵无尽之致。 le_cha诗词大全

作者介绍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歷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爲老夫听爲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爲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爲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爲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繫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干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诗词推荐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夹道柳梢长,竹桥风影凉。行人残照里,归路白云旁。泉浅带土味,岩深闻草香。到家花已尽,杏颊拥枝黄。

手染橙芗,杯摇烛影,夜阑人意醺酣。故人惜别,却酒更清谈。只合相从老矣,知何事、还着征衫。流年晚,长途匹马,奔走亦何堪。江潭。摇落后,云嘘绝壁,雪舞空岩。念行人归鬓,今已毵毵。往事真成梦里,十年恨、江北江南。休凝伫,霜风卷地,寒日又西衔。

文字纷纷更问兵,秋灯束发尚青荧。便令三子成门户,却许诸孙说典型。隔水忽传朝露曲,行人长数夕阳亭。河东健笔惟诸薛,梅子岗边为勒铭。

悬弧之旦。忆争骑竹马,各怀金弹。恨岁月、去我堂堂,向酒畔愁生,镜中颜换。灶坏丹飞,慢追悔、邺侯婚宦。已发心忏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依稀仆家铁汉。虽末梢老寿,初节魔难。幸闻早、省了柳枝,更送了朝云,尘念俱断。丈室萧然,独病与、乐天相伴。但归依西方,拈起向来

飣斗云山,挨排烟水,六丁午夜文移。道滁翁孙子,欲寄游嬉。高趁鹜霞舒啸,低群鸥鹭忘机。牢笼两下,楼乘汗漫,桥枕清漪。灞陵吟畅,岳阳登览,百色都副襟期。还好是、行天马渡,探月人归。倚柱荷香扑面,凭栏桂影侵衣。索梅无便,春风不碍,容我追随。

水有萦纡何自来,竹能森爽为谁栽。山僧乞饭朝一出,幽子题诗日几廻。故鹤未妨频有客,骑驴正尔独寻梅。得閒且尽幽居趣,顾我初无当世才。

昭代恩光日月高,丞彝十器比球刀。吉金打本千行在,敬拓思文冠所遭。

万贵千奢已寂寥,可怜幽愤为谁娇。须知韩重相思骨,直在芙蓉向下消。

平生绝爱初三月,况是平池浸玉钩。老去人间朋旧少,一樽谁与话清愁?

久欲华山访谪仙,谪仙书舍尚依然。青松翠柏疑无路,流水高山别有天。千片浮云飞碧汉,一声啼鸟破苍烟。扶筇直上中峰顶,一看千山在眼前。

蓑笠相从老故丘,断桥流水护深幽。竹箫吹落黄昏月,诗与梅花一例愁。

细雨收尘,轻寒弄日,柳丝掠道。桃边杏处,犹记玉骢曾到。对东风、回首旧游,香销艳歇无音耗。怅佳人、有约难来,绿遍满庭芳草。愁抱。沈吟久,翠珥金钿,为何人好。回文细字,尘暗当年纤缟。倚阑干、斜阳又西,欢期易失春易老。待何时、再觅珍丛,共把清尊倒。

纸帐绸衾忒暖。尽自由、横翻倒转。睡觉西窗灯一盏。恰听打、三更三点。残梦不须深念。这些个、光阴煞短。解散缰绳休系绊。把从前、一笔句断。

清晨临江望,水禽正喧繁。凫雁与鸥鹭,游飏戏朝暾。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开笼解索时,鸡鸡

云叶千重,麝尘轻染金缕。弄娇风软、霞绡舞。花国选倾城,暖玉倚银屏,绰约娉婷,浅素宫黄争妩。生怕春知,金屋藏娇深处。蜂蝶寻芳无据。醉眼迷花映红雾。修花谱。翠毫夜湿天香露。

天界仁贤镇一方,坐令歉岁作丰穰。尽锄海上鲸鲵迹,顿肃庭中雁鹜行。万室共知歌邵杜,千年重喜见龚黄。修龄已逐阴功长,不待邦人献寿觞。

肩舆适青郊,飞屐登翠麓。余霜未泫瓦,晨日初挂木。推门觅黄冠,避客似奔鹿。虽无与晤语,清坐意亦足。岂知逢此士,旷度超世俗。欣然同一笑,齿颊粲冰玉。探囊赠奇草,甘香胜芎菊。试临清镜照,衰发森已绿。出门恣幽讨,老僊有遗躅,丹灶虽已空,药丸遍山谷。嗟予迫迟暮,冠盖

撑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头。鬼门关外莫言远,五十三驿是皇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