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蒲涧信长老

优钵昙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従子美得桃竹,(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
予始录子美诗遗之。
)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为采松肪寄一车。

作品评述

《赠蒲涧信长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优钵昙花岂有花,
问师此曲唱谁家。
已従子美得桃竹,
(此山有桃竹,可作杖,而土人不识。予始录子美诗遗之。)
不向安期觅枣瓜。
燕坐林间时有虎,
高眠粥后不闻鸦。
胜游自古兼支许,
为采松肪寄一车。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轼写给蒲涧信长老的赠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信长老的赞赏和敬意,并在其中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描述了一幅山水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通过对信长老的赠诗,表达了自己对修身养性、向道追求的敬仰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示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首先,诗中提到的“优钵昙花”是一种珍贵的花卉,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花朵,暗喻了修行者在追求道路上的超脱和卓尔不群。接着,苏轼问信长老唱这首曲子是为了向谁致敬,表达了自己对信长老的敬佩和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提到了自己曾经从子美那里得到了一把桃竹杖,但是土人却不识此物。这里反映了苏轼对子美的赞赏和感激之情。然后,他表达了不愿意向俗世寻找表面上的享乐,而是更注重内心的追求和修炼,不追求安逸的心态。

接下来,苏轼提到了在林间高坐时,有时会有老虎出没,但他在享用粥后却听不到鸦鸣声。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在山林中修行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超脱尘世的执着追求。

最后两句诗,苏轼提到了胜游自古兼支许,以及寄送一车松肪。这里胜游指的是超脱尘世的修行之旅,支许是指支那(指南方)和许(指北方),意为遍及天下。苏轼通过这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修行道路的坚持,并将一车松肪寄予信长老,表达了自己对信长老的敬意和赞美。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苏轼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修行道路的敬仰。同时,也通过对信长老的赞美,体现了对道德高尚的人物的敬佩和推崇。整体上,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美的赞美,又表达了他对修身养性、超脱尘世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于穆清庙,聿修严祀。四县载陈,三献斯止。笾豆撤荐,人祗介祉。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平生谨敕刘文叔,却与狂奴意气投。激发潜龙云雨志,了知功跨邓元侯。

酒红沁面晕成霞,笑撚吟髭数暮鸦。不入朝廷鸳鹭侣,自甘白发插梅花。

老去才先尽,春来酒屡空。甘为耕钓手,畏作嗫嚅翁。与罪宁无说,言诗新有功。不堪须野鹜,似欲吐长虹。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閒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九月三十日,独行梁宋道。河流激似飞,林叶翻如扫。程遥苦昼短,野迥知寒早。还家亦不闲,要且还家了。

路入虔云去,如何轻解携。人烟五岭北,星斗大江西。暖雪梅花树,晴雷赣石溪。青衫欲无泪,不奈鹧鸪啼。

减瘦经多难,忧伤集晚年。吟高风过树,坐久夜凉天。旅退惭随众,孤飞怯向前。钓朋蓑叟在,药术衲僧传。鬓秃趋荣路,肠焦鄙盗泉。品徒诚有隔,推唱意何坚。寒地殊知感,秋灯耿不眠。从来甘默尔,自此倍怡然。兰为官须握,蒲因学更编。预愁摇落后,子美笑无毡。

莫羡蓬莱鸾鹤侣,道成羽翼自生身。君看名在丹台者,尽是人间修道人。

泝源高适谱,作媲郑虔家。贤子搴丹桂,高才补白华。病犹观冕辂,没不待笄珈。阡表堪传远,何须挽诔加。

留得行人忘却归,雨中须是石楠枝。明朝独上铜台路,容见花开少许时。

数尽寒更六十点,钟声听了又鸡催。枕间展转不得睡,底事故人犹未来。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束书游京师,孤云瞻太行。辞归慕何蕃,舍养殊欧阳。山林乾坤静,菽水日月长。好味诸公诗,胜读寒泉章。

一封奏御,九重知已,不假吹嘘送上。从今稳稳到蓬莱,三万里、没些风浪。臣年虽老,臣卿尚少,一片丹心葵向。何须远比马宾王,且做取、本朝种放。

鋹也騃孺子,并蛙徒自尊。如何南武帝,面缚向夷门。

寓言豪诞漆园翁,夸谈名理浩无穷。早知悬解人间世,争知悬解不言中。

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应阳春。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

西洛古帝都,衣冠走集地。豈惟名利场,骤为耆德会。大尹吾旧相,旷怀轻富贵。日兴退老游,台阁并省寺。予惭最衰老,亦许预其次。遂俗肖仪容,烂然彤绘事。闽峤访精华,鲛绡布绝艺。令复崇宴术,聊以示兹惠。幽居近铜驼,荒敞仍湫庳。塞路移君庖,盈车载春醴。献酬互相趣,欢处

间阔忻逢诸葛丰,不应阮籍哭途穷。拟留重客倾家酿,更喜贤郎有父风。诗思凭陵烟雨上,宦情拌擞簿书中。击鲜下舍聊乘兴,未许黄堂舍盖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