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庐

瑯琊一室云,独许老龙卧。
英气宇宙春,君臣重三顾。
岁久化为墟,白日聚狐兔。
惟有忠臣心,风雨不可破。

作品评述

《诸葛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吾民。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瑯琊之上有一座云中室,独让老龙躺卧。
英雄气概充盈天地,君臣之间重复三次相顾。
岁月的流转使其化为废墟,白日之下聚集了狐狸和兔子。
唯有忠诚的臣子之心,能经风雨不可动摇。

诗意:
这首诗词以诸葛庐为题材,表达了忠诚和坚定的主题。诗中描述了瑯琊山上有一座云中室,象征着诸葛庐的伟大和非凡之处。诸葛庐是以蜀汉丞相诸葛亮命名的,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人们称为"卧龙"。诗中提到了君臣之间三次重复相顾的场景,表达了忠臣对君主的忠诚和重要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诸葛庐也逐渐荒废,只留下了狐狸和兔子。最后一句表达了忠臣之心的坚定和不可动摇,无论风雨如何,忠诚始终如一。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诸葛庐的描绘,展现了忠诚和坚定的精神。诗人以诸葛庐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和敬意。瑯琊山上的云中室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了诸葛庐的非凡之处。君臣重复三次相顾的描写,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然而,岁月的流逝使诸葛庐逐渐破败,只有野兽在这里聚集。这种对废墟的描写,与诸葛庐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光阴易逝的现实。最后一句表达了忠臣之心的坚定不移,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忠诚始终不可动摇。整首诗词通过对诸葛庐的描绘,展现了忠诚精神的崇高价值,并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赞美。

诗词推荐

獬豸霜中貌,龙钟病后颜。惨伤此身事,风雪动江山。

蟒身漆黑蟒首红,蟒来动地起狂风。惭愧蜑巫能制蟒,床头开柙放蜈蚣。

团团明月面,冉冉柳枝腰。未入鸳鸯被,心长似火烧。见面知何益,闻名忆转深。拳挛荷叶子,未得展莲心。欲摘不得摘,如看波上花。若教亲玉树,情愿作蒹葭。门路穿茶焙,房门映竹烟。会须随鹿女,乞火到窗前。不是求心印,都缘爱绿珠。何须同泰寺,然后始为奴。既为金界客,任改

巴□鼓櫂兴悠悠,野鹿衔花出峡头。网得巨鱼堪切脍,攜觞重上荔枝楼。

家在炎州往朔方,--疾(失姓)岂知于阗望潇湘。--澄(失姓)曾经陇底复辽阳,--巨川(失姓)更忆东去采扶桑。--皎然楂客三千路未央,--严伯均烛龙之地日无光。--疾(失姓)将游莽苍穷大荒,--皎然车辙马足逐周王。--严伯均

夜暗昼明,天平地平。三日一雨,五日一晴。达磨大师不安本分,被人打落当门板齿,庐山归宗和尚无端拭坏一双眼睛。

江上归来两鬓丝,倒囊惟剩草堂赀。云山有态争呈献,天海无边入指麾。怪石远从商舶至,名花多自别州移。寄声独乐先生说,世事而今尚可为。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廉海燕双飞去。满恨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瘴地晨霜薄,郊墟暮雨昏。啼螿如有恨,微火解相温。末路真无策,孤忠敢自言。轮囷肝胆在,白首倚乾坤。

榛莽无边没尽头,当年禾稼压田畴。流亡复业知何日,九叙宜先戒用休。

一囊书重百余斤,邮吏宁知去计贫。莫讶偏吟望乡句,明朝便见岭南人。

诗人例多穷,我穷亦何因。频年走道路,一饥累其身。箪瓢岂非福,天理元自均。俯仰苟不愧,此心犹昔人。

古涧飞白猿,寂历不知处。风激石上泉,僧疑月中树。微茫认松雪,仿佛横樵路。写望增尔思,苍苍奈烟雾。

我来盛山郡,从公岁及朞。公之字鳏寡,乳保于婴儿。公去再改岁,所去尤见思。至今盛山民,敬奉卢公祠。借留既不遂,涪江移州麾。两地虽少异,所爱则均施。去秋少城役,与公同试闱。把臂道畴昔,耿耿青灯期。对床风雨夜,夜语惊闻鸡。日有文字乐,唱酬多新诗。讫事遍游览,扁舟

九陨元身不陨名,言言千载气如生。欲知忠信行蛮貊,过墓胡儿下马行。

共得烟霞径,东归山水游。萧萧望林夜,寂寂坐中秋。

鳞差甲子渐衰迟,依旧年年困乱离。八月夜长乡思切,鬓边添得几茎丝。

山头水从云外落,水面花自山中来。一溪红点我独惜,几树蜜房谁见开。应有妖魂随暮雨,岂无香迹在苍苔。凝眸不觉斜阳尽,忘逐樵人蹑石回。

宿善有君□,幽铭岂溢言。何妨儒鹖弁,自可客龙门。瑞竹松根见,丛编手泽存寿终无一憾,更是好儿孙。

我行江郊暮犹进,大雪塞空迷远近;壮哉组练从天来,人间有此堂堂阵!少年颇爱军中乐,跌宕不耐微官缚;凭鞍寓目一帐然,思为君王扫河洛。夜听簌簌窗纸鸣,恰似铁马相磨声;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