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袁宏道的《閒居杂题(其六)》
拼音和注音
nuǎn rì hù jiāng yīng wǔ zhàng , hé fēng chuī què zhè gū wē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鹧鸪:动物名。鸟纲鸠鸽目。体大如鸠,头顶暗紫赤色,背灰褐色。嘴红,腹部带黄色,脚深红。群栖地上,营巢于土穴中。
鹦鹉: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2.比喻有才之士。3.指鹦鹉杯。4.指鹦鹉洲。5.指汉袮衡所作《鹦鹉赋》。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原诗
纵多桃李也无言,只是然篱与映门。
暖日护将鹦鹉瘴,和风吹却鹧鸪瘟。
乡书题就双重晕,炉气熏残一缕温。
梦里明明渡湘水,不知若个似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