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次王仲武为寿韵

彼寿而康,雁自能鸣,樗还不材。
且光华老境,春风秋月、消磨旧梦,暮省朝台。
倚伏相寻,穷通素定,轩冕于人果傥来。
神仙远、有桃花流水,便到天台。
云林都是亲栽。
幸登览犹能矍铄哉。
但携琴载酒,时时游戏,逢山见竹,处处安排。
谏议无功,催科无政,烂醉何妨卧客怀。
承平日,看英才用世,多少台莱。

作品评述

《沁园春 次王仲武为寿韵》是元代许有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彼寿而康,雁自能鸣,樗还不材。
随着王仲武的寿辰,大自然中的雁儿自然会鸣叫,即使是不起眼的樗树也能发出声音。

且光华老境,春风秋月、消磨旧梦,暮省朝台。
光华的岁月已经过去,春风和秋月消磨了过去的梦想,现在只剩下夕阳下的省察和朝阳下的台阶。

倚伏相寻,穷通素定,轩冕于人果傥来。
努力奋斗着,寻找着自己的定位,最终功成名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神仙远、有桃花流水,便到天台。
仙人虽然远离,但有桃花和流水相伴,就能达到仙境。

云林都是亲栽。
所有的树木都是云和林自己栽培的,意味着他们的心血和努力。

幸登览犹能矍铄哉。
幸运地攀登到高处,依然能保持精神焕发。

但携琴载酒,时时游戏,逢山见竹,处处安排。
只需带上琴和酒,随时游玩,遇到山就可以看到竹子,无处不适宜。

谏议无功,催科无政,烂醉何妨卧客怀。
无论劝谏的成果如何,催促科举考试又无法治理,放纵地醉卧在客人怀中又有何妨。

承平日,看英才用世,多少台莱。
在和平时期,看到英才受到重用,有多少人能够登上高台。

诗词推荐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1],不能兿[2]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兿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兿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沁园春

孤楼虽不高,足以瞰四远。饷妇陌头归,田夫桑廕饭。敕吏省追胥,勿令农事晚。

沁园春

天寒犹客路,行李况担书。唤醒江湖梦,归寻水竹居。词华须近古,剑气欲凌望。好趁功名会,言诗特绪余。

沁园春

尔谁造,鸣何早,趯趯连声遍阶草。复与夜雨和,游人听堪老。

沁园春

长忆当年归弊庐,弟兄同受策名初。一生不记寻常事,千里犹通咫尺书。风月遥知四明好,江山况是发秋余。片帆未得闲飞去,徒见严君问起居。

沁园春

芃芃嘉麦,擢秀分岐。甘露夕洒,惠风晨吹。良农告瑞,循吏称奇。归美英主,折而贡之。

沁园春

临别殷勤赠我诗,一披何喜得如之。怪来笔下能高妙,元是胸中自崛奇。长怅顷时才一面,方欣今岁殿双眉。明年莫负论文约,要向新元副所期。

沁园春

东武旧俗,每岁四月大会于南禅、资福两寺,以芍药供佛。而今岁最盛,凡七千余朵,皆重跗累萼,繁丽丰硕。中有白花正圆如覆盂,其下十余叶稍大,承之如盘,姿格绝异,独出于七千朵之上,云得之于城北苏氏园中,周宰相莒公之别业也,而其名俚甚,乃为易之。杂花狼藉占春余,芍药

沁园春

纷纭钟鼎误公卿,孰与山林保令名。不共鹄袍争举业,早令熊辔绍诗声。人间倏忽惊兴废,物外从容了死生。何限貂蝉无葬地,一丘风月自佳城。

沁园春

中池有士闭重关,夜发天光走玉环。白日封人人不识,幅巾破褐任尘漫。

沁园春

去年渭北望卿频,今日深山屐齿新。珠树香沾千涧雨,莲峰翠滴四时春。渔郎有意休相问,樵子无心可与亲。石榻盘旋忘岁月,瓶罍羞罄故人贫。

沁园春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旧尹未嫌衰废久,清尊犹许再三开。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归去青云还记否,交游胜绝古城隈。

沁园春

故乡隔西日,水去连长天。前路知几许,但指天南边。怆恨极浦外,隐映青山连。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遥羡绣衣客,冏然马首先。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屈指数别日,忽乎成两年。百花已满眼,春草渐碧鲜。岂是离居时,奈何于役牵。洞庭有深涉,曷日期归旋。且作异乡料,讵知

沁园春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沁园春

平时安乐病中知,多少人间未发机。若把此身常似病,分明四十九年非。

沁园春

不堪风雨夕,憔悴在孤舟。泪与波声湿,灯萦暝色秋。梦犹疑赤壁,目已断黄州。此际君知否,湘妃自可求。

沁园春

未知死所先期死,自笑狂生老更狂。

沁园春

梦绕桃源寂寞回。春残滋味似秋情。多情翻恨酒为媒。数点雨声风约住,一帘花影月移来。小阑幽径独徘徊。

沁园春

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侣,吹箫弄山月。

沁园春

雷起龙门山,雨洒赤城观。萧骚山木高,浩荡尘路断。鱼龙喜新波,燕雀集虚幔。开户微风兴,倚杖众云散。

沁园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