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作品评述

《圣俞惠宣州笔戏书》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宣城人圣俞的紫毫笔,以及宣城人诸葛高世代传承的书法技艺。诗中提到了这支笔的特点,如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以及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等。与京师的笔工相比,宣城毫被形容为比衣缝上的虱子还要多,有些柔软而尖锐,有些则坚硬而不可屈曲。虽然这些笔能够装饰书桌,但它们只是外表上的装饰,没有实际的用途。这些笔的价格昂贵,但使用时间却不长。相比之下,宣城毫则耐久且经久耐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宣城毫笔的描写,展现了宣城人的书法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宣城毫与京师的笔工进行对比,强调了宣城毫的独特之处。诗人通过对笔的特点的描绘,表达了对宣城毫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推崇。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宣城毫的特点和价值,展示了诗人对宣城毫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这首诗词既是对宣城毫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颂扬,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漫天白雪无端现,佛室夜艾乌更啼。相逢解颐足自慰,勿语俗子念心携。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向虚靖晨起。朝元意达,冲漠怡怡。三天澄映,九光霁碧,如有鹤舞鸾飞。泛空际。瑶室明辉。动与真期。至理常寂,户庭无远,欣欣端比。侍宴日在瑶池。师友多闲,抱琴沽酒度曲,笑采华芝。九节倚筇时。何须钓月眠石,寻觅占渊静逸。乐修持。淡然灵府泳真谛。怡养丹光里。春已收功

窗外幽轩数步宽,小山幽石对漓岏。说知老子婆娑意,且作僧房一衲看。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仲宣领骑射,结束皆少年。匹马黄河岸,射雕清霜天。旌旗防日北,道路上云巅。古雪无销铄,新冰有堆填。清溪徒耸诮,白璧自招贤。岂比重恩者,闭门方独全。

脉脉低回殷袖遮,脸横秋水髻盘鸦。莲茎有刺不成折,尽日岸傍空看花。

桥山往日葬衣冠,玉琯深藏在此山。料得当时十二牧,也随龙驾到其间。

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昌国古要区,人物屹相望。功名刻高崖,粟帛赐满箱。

战国相持竟不休,武关才掩楚王忧。出门若取灵均语,岂作咸阳一死囚。

杜康造底。昔日文君,当垆沽底。蓦想古业毕卓,亲曾偷底。是刘伶,十分偏爱底。帝前李白曾吐底。栾巴马起慈,救火遥*底。司马相公,常常专专诫底。又争知,是郎中贵姓底。

君不见华阴杨君汉孔子,君生其后无乃似。平居恐惧西北隅,力行发愤尚不媿。君今鸣橹下长淮,眼明清晓三楚开。扬州行矣勿濡滞,江南细雨收黄梅。我今正是鸟折翼,肺病三年广文直。昔时黄帽榜舟人,却向西湖当不识。寄声关子老渔樵,小山桂树不须招。乘槎东海未敢必,欲去天台观

楼名白雪因词胜,千古江山春雨馀。宋玉遗踪两苍石,莫愁居处一荒墟。风横烟艇客呼渡,水落沙洲人网鱼。借问风流贤太守,孟亭添得野夫无。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老来风味,是事都无可。只爱小书舟,剩围着、琅玕几个。呼风约月,随分乐生涯,不羡富,不忧贫,不怕乌蟾堕。三杯径醉,转觉乾坤大。醉后百篇诗,尽从他、龙吟鹤和。升沈万事,还与本来天,青云上,白云间,一任安排我。

满头风雪昔同游。同载月明舟。回来又续西湖梦,绕江南、那处无愁。赢得如今老大,依然只是漂流。故人翦烛对花讴。不记此身浮。征衣冷落荷衣暖,径虽荒、也合归休。明□□□烟水,相思却在并州。

阴阴深树晚生烟,雨急归来失系船。白鹭不惊沙水浅,依然共在绿杨边。

汉家宫殿荫长槐,嫩色葱葱芣染埃。天仗龙旗穿影去,钩陈豹尾拂枝来。青虫挂後蜂衔子,素月生时桂并栽。我意方向杜工部,冷淘唯喜叶新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