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杨士奇的《寄王格非》
拼音和注音
nán běi xiāng wàng liù qiān lǐ , yī jiān liáo yòng wèi lí j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千里:千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 lǐ,意思是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南北:南北nán-běi∶北方和南方∶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相望:相望xiāngwàng互相对望。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原诗
玉堂分手七年馀,萧散林泉乐遂初。
乡里共高王烈行,家庭常授伏生书。
穿云采药常携鹿,傍水持竿亦钓鱼。
南北相望六千里,一缄聊用慰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