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忆廉颇

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
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非老无能也,如时不利何。
汉皇还拊髀,用壮莫蹉跎。

作品评述

《八公山忆廉颇》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历史人物廉颇为主题,表达了对英勇不屈、坚强不退的精神品质的赞颂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在楚犹在赵,
始终同一颇。
晚年犹矍铄,
劲气肯消磨。
非老无能也,
如时不利何。
汉皇还拊髀,
用壮莫蹉跎。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廉颇的英勇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廉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他曾在楚国和赵国之间往返,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英勇风采。尽管他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坚韧不拔,不肯放松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廉颇的敬佩之情,认为他并不因为年老而失去能力,而是因为时机不利。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当时的汉皇(指宋高宗赵构)拊掌击髀的场景,表达了对廉颇壮志未酬的感慨。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了廉颇的坚毅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时代的局限和不公。

这首诗词赏析了廉颇的个人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种政治背景和时代气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赞颂,诗人传递了对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的崇敬与思考。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别后千思万想,眼前一日三秋。小街栏槛记追游。料得新妆依旧。自笑非常蒂殢,为他无限闲愁。莫将离恨寄鄜州。闻道腰肢愈瘦。

恬然谁作去留心,月下沧波风过林。相别相逢定何所,明明向道只如今。

居常多不器,情为尽方知。有眼挂空壁,无心合祖师。衲穿随手补,客至下阶迟。或问虚常叟,殷勤说向伊。

三岁都城寓远坊,今年一热古无双。夜来何处山村雨,凉到蒲桥桥北窗。

古柏苍苍高入云,凌霄万朵拥其身。有如巨君染须发,新娶杜陵佳丽人。

草草杯盘灿烛光,故人相对水云乡。涛江君去访秦望,丘壑我归为楚狂。活国未逢三折臂,忧时空转九回扬。绝怜明发成南北,梦寐全无夜太长。

车马不来山意朴,市廛都远土风淳。又无僧寺闲钟鼓,流水声中自有春。

故国遍芳草,高台多大风。河山千古在,登眺几人同。野泽鸣山雉,荒陂起塞鸿。新丰不可见,烟树五陵东。

来自丁香国,还应世所稀。丛生盛枝叶,乱结罥中衣。冷艳琼为色,低枝翠作围。蔓连疑锁骨,时见玉尘飞。

瀼界东西境,人分远近村。关头千古路,夹口百川门。风定江知性,云开日返魂。客愁秋更剧,一望一神昏。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赤肉凿窍,乾骨裹皮。自然无我,你道是谁。双瞳秋点点,两鬓雪丝丝。筇倚床头不去诸方行脚,口挂壁上欲学古人住持。渊默有句,真得无师。崖蜂春採薝蔔华,海鸟梦卧珊瑚枝。

有子严廊贵,知公衣钵传。内祠初趣召,次对暂回旋。偕老莱衣喜,虚怀帝席前。恩荣方沓至,遽返九华仙。

云阴开剥日光穿,和气随风近酒船。湖面波清浑见底,楼头山碧自生烟。兴长不忍回孤棹,歌懒才能逐缓弦。因子樽前话归计,醉魂先到岘山边。

大机之用谁担荷,断际孤风不可追。济北少年曾未委,风光太子已先知。

女箩自微薄,寄托长松表。何惜负霜死,贵得相缠绕。

奇士束科目,炯如金在沙。孤吟娱草带,几度见槐花。此举衣缠绿,相看鬓欲华。泥金墨犹湿,已报熟葵瓜。

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千载周家孝义乡。草木尽芬芳。更觉溪头水也香。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准备他年尽锦堂。

晴峡开寒祲,沧波逗远光。年华已衰谢,春意尚微茫。久污功曹掾,终惭谒者郎。南方诚瘴疠,经月或无霜。

园林渐见绿阴浓,漠漠轻烟细雨中。底事望梅能止渴,惟应万想先来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