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一百则

祖佛從来不为人,衲僧今古竞头走。
明镜当台列象殊,一一面南看北斗。
斗柄垂,无处讨。
拈得鼻孔失却口。

作品评述

《颂一百则》是宋代释重显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祖佛从来不为人,
衲僧今古竞头走。
明镜当台列象殊,
一一面南看北斗。
斗柄垂,无处讨。
拈得鼻孔失却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赞叹和思考。诗中提到祖佛从来不为人,指的是佛陀并非为了个人的功利而修行,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而现在的僧人们却争相追求名利,与古代僧人的修行目标有所偏离。诗人通过反思和对比,揭示了佛法的真正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展现了释重显对佛法的理解和批判。首两句中的“祖佛从来不为人,衲僧今古竞头走”反映了作者对现实僧人行为的忧虑,认为他们追求个人功名地追逐名利,与佛陀的初衷背道而驰。

接下来的两句“明镜当台列象殊,一一面南看北斗”,通过明镜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崇高和独特之处的赞美。佛法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准确地映照出北斗星,这里可以理解为佛法能够指引人们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最后两句“斗柄垂,无处讨,拈得鼻孔失却口”,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僧人们追求名利的失真和迷失。斗柄垂的形象暗示了他们无法触及真正的道德准则,无法获得真正的指引。拈得鼻孔失却口则暗喻他们迷失了本心,追求功名利禄而忘记了佛法的真正意义。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比喻,批判了现实僧人对佛法的误解和迷失,同时赞美了佛法的崇高和独特之处。诗人释重显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对佛法的思考和呼唤,展现了他对佛教道德准则的坚守和对僧人行为的期望。

诗词推荐

数病门稀出,常贫客少过。经纶知龃龉,耕钓亦蹉跎。两事艰难极,孤心感慨多。素交千里远,谁听此时歌。

耕云老子久相期,同赋山中莺燕诗。可惜我来迟数日,牡丹过了有花时。

那复有。气味酉农于春酒。犹向故乡怀印绶。相过何日又。吐出心肠锦绣。问我阿娘依旧。娘亦祝君如柏寿。相看霜雪后。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兰房夜永愁无寐。呕呕轧轧,织成春恨,留著待郎归。

祸根妃子尝珍嗜,今日何须有荔枝。玉树後庭那结实,也能亡国更堪悲。

芳草复芳草,有人孤倚楼。明月复明月,何处照离洲。相见渺无期,此恨讵相知。日暮天寒吹属玉,蛮江豆蔻重重绿。

秋江清浅时,白露和烟岛。良哉观世音,全身入荒草。在荒草,不须讨。不识大哥妻,元来是嫂嫂。

同城各多故,会面亦稀疏。及道须相别,临岐恨有馀。梁园飞楚鸟,汴水走淮鱼。众说裁军檄,陈琳远不如。

酒到横波娇满。和香喷面。攀花落雨祝东风,诮不借、周郎便。背立腰肢挪捻。更须回盼。多生不作好因缘。甚只向、尊前见。

选石铺新路,安桥压古堤。似从银汉下,落傍玉川西。影定栏杆倒,标高华表齐。烟开虹半见,月冷鹤双栖。材映夔龙小,功嫌元凯低。从容济世后,馀力及黔黎。

芦挥尘尾话清秋,柳弄腰支舞绿洲。引得江风颠入骨,戏抛波浪过於楼。十程拟作一程快,一日翻成十日留。未到大江愁未到,大江到了更添愁。

肃将王事。集此扬土。凡我同盟。既文既武。郁郁桓桓。有规有矩。务在和光。同尘共垢。各竟其心。为国蕃辅。誾誾行行。非法不语。可否相济。阙则云补。

黄葵贵丽不夭饶,一朵新晴松下高。还似迩英临黼座,曈昽晓日照天袍。

鹿苑滩头秋月明,使君辍棹爱江清。尘埃一段思归路,已听荆州渔鼓鸣。

耕休何处散烦劳,东埭西梁信所遭。溪水清清照鱼影,山风细细落松毛。无名野草疑皆药,有韵村谣例近骚。稽古祗堪农圃用,莫将车马误儿曹。

殢玉偎香倚翠屏。当年常唤在凝春。岂知云雨散逡巡,不止恨伊唯准拟。也先伤我太因循。而今头过总休论。

忆昔儿时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戏车。两岁读书未离乳,书罢寻乳犹归家。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只今堂上独灵椿,念及庭萱怨露草。夜来忽梦如儿年,阿保携抱慈母怜。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粲然共一理,眩晃

蟾辉兔影十分满。

诗者人之志,非诗志莫传。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论物生新句,评文起雅言。兴来如宿构,未始用雕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