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末明初王祎的《杂赋七首(其五)》
拼音和注音
fěi wú nán fēng qū , yù gǔ shú zhī y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南风:1.从南向北吹的风。2.古代的乐曲。3.南方的音乐。4.《诗经》的国风。5.男风、男色。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孰知: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
王祎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原诗
梧桐生岩阳,下俯清涧浔。
柯叶雨露滋,凤凰宿其阴。
禀材一何良,裁作绿绮琴。
被以弦朱丝,缀以徽黄金。
澹然三尺中,实涵太古心。
唐虞世已远,末代崇哇淫。
匪无南风曲,欲鼓孰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