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天竺阁

欹阁倚危巅,疏钟破暝烟。
涧回遥带合,峰抱翠涛连。
无复容尘地,刚余看月天。
想应风雨夜,枯坐更通玄。

作品评述

《登上天竺阁》是明代诗人姜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天竺阁,
Climbing the tower of Tianzhu,
望阁倚危巅。
I lean against the precarious peak, gazing from the tower.
疏钟破暝烟,
The sparse bell breaks through the mist at dusk,
涧回遥带合。
The stream returns, merging in the distance.
峰抱翠涛连,
Peaks embrace the continuous waves of green,
无复容尘地,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mundane world,
刚余看月天。
I gaze at the moon, transcending earthly matters.
想应风雨夜,
In my thoughts, I imagine stormy nights,
枯坐更通玄。
Sitting alone, I attain deeper understanding.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登上天竺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触动和对超越尘世的追求。诗中的天竺阁象征着高处的境界,诗人借助阁楼的高度,俯瞰山水之美,体验到超越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开篇以"欹阁倚危巅"描绘了诗人登上阁楼的情景,他身处高处,远离尘世,心旷神怡。"疏钟破暝烟"一句通过描述钟声穿越暮色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和超脱尘俗的氛围。"涧回遥带合"以流水回旋的意象,表达了山涧的美景和与自然的融合。

接着,诗人描绘了山峰抱持连绵的翠涛,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无复容尘地"一句意味着诗人已经超越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刚余看月天"表达了诗人在高处凝视月亮,感受到升华的心灵体验。

最后两句"想应风雨夜,枯坐更通玄"则表达了诗人在枯坐中思考,想象自然风雨的夜晚,通过平静的思绪与自然万物相通,进一步追求心灵的升华和通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诗人的心灵追求,表达了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宁静境界的追寻。诗词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景物描写和诗人的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

诗词推荐

主宾都落第三机,阵阵开旗不展旗。石火光中分胜负,倒骑铁马上须弥。

仓廪未应空,长天霰雪濛。琼瑶布地净,组练出师雄。云阔诸峰遍,花繁百草同。农谣麦垅外,客兴酒杯中,聚散占风力,消融验药功。〈历城西北阳起石山,其上不留雪。远游聊自喜,三见岁时丰。〉

纹竹起嫔虞,因怀二女居。君泪夫人泪,思欤抑怨欤。

一锁楼中暗度秋,微官黾勉未能休。笑谈容我聊纾放,文字凭君便去留。杯酒淋漓已非敌,清诗窈渺更难酬。东归犹得联征骑,同上嵩高望九州。

宴罢回来日欲斜,平康坊里那人家。几多红袖迎门笑,争乞钗头利市花。

一双璞玉禀天和,远向东州就琢磨。待得永无痕锓相,莫言功用不须多。

北风吹雁过萧萧,旅馆青灯共寂寥。蓬鬓一时成白雪,老来禁得几秋宵。

子去何凄断,乡关岁月新,荒山寒带雨,古驿夜无人。生死风前烛,音容梦裹身。临分感平昔,挥泪到松筠。

快马駸駸穿野径,春风处处见山花。不须举首看回雁,家在南头天一涯。

不见风流李谪仙,彩笺谁继碧云篇。黄花零落芙蓉老,惟有青山似去年。

上天不难知,好恶与我一。方其未定间,人力破阴骘。少忍待其定,报应真可必。季氏生而仁,观过见其实。端如柳下惠,焉往不三黜。天有时而定,寿考未易毕。儿孙七男子,?三子四孙。?次第皆逢吉。遥知设罗门,独掩悬罄室。回思十年事,无愧箧中笔。但愿白发兄,年年作生日。

婺女星边气不秋,金华山水似瀛州。含香太守心清净,去与神仙日日游。

儒家急。儒家不悟行尸客。行尸客。钻研活路,无遮无隔。令人泛海夸强测。岂思风浪扁舟溺。扁舟溺。此般宁忍,劝君休息。

卧龙峰下草庐幽,门外桥横水自流。潇洒王郎只数笔,淡云疏树一天秋。

绝顶谒龙公,森寒石作宫。路盘青壁上,瀑泻白云中。僧说闻雷出,人疑与海通。几时阴晦夜,来此看拿空。

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尘事常多雅会稀。忍不开眉。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盏花枝。醉乡风景好,携手同归。

天竺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上行衣。白猿声里生公石,莫遣移文怨晚归。

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有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月明夜寒寒雨霜,相望各在天一方。安得身有羽翼如鸳鸯,千里同相将。

妙年故府接英游,盍上周行展壮猷。再命去天仍不远,此心于世澹无求。奏功仅许临岩色,投老才能贰大州。总为当时人物惜,于公行止一虚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