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炉前坐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作品评述

《火炉前坐》是李群玉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一个孤独静谧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虑和孤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孤灯照不寐,
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
书灰到夜深。

诗词的诗意主要是描述了一个在火炉前独自坐着的场景,用一种朦胧而安静的氛围表现了夜晚的孤独和寂寞。作者坐在火炉前,孤灯照亮了整个房间,但是却无法入眠,思绪纷飞。外面的风雨满目,西林尽是风雨声。这个夜晚,作者思考了许多事情,书已经读到深夜了,灰烬散布在书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流畅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虑和孤独的情感。

这首诗词赏析上,首先可以从描写手法上说,作者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描绘孤灯和风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和外在环境的冷寂之态,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氛围。其次,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独思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深沉思考。最后,整首诗情感真挚、自然流露,描写生动而细腻,给人以静心凝思的美感。

总的来说,《火炉前坐》是一首优秀的唐代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诗中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寂寥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沉思。并且,诗词字里行间都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迷茫,使人在细品中感到一种与诗人心灵对话的美妙。

诗词推荐

共许徐方牧,能临河内人。郡移棠转茂,车至鹿还驯。吏事嘉师旅,鸳行惜搢绅。别心倾祖席,愁望尽征轮。紫诰徵黄晚,苍生借寇频。愿言青琐拜,早及上林春。

孤兴日自深,浮云非所仰。窗中西城峻,树外东川广。晏起簪葛巾,闲吟倚藜杖。阮公道在醉,庄子生常养。五柳转扶疏,千峰恣来往。清秋香粳获,白露寒菜长。吴国滞风烟,平陵延梦想。时人趋缨弁,高鸟违罗网。世事徒乱纷,吾心方浩荡。唯将山与水,处处谐真赏。

水满陂塘草满川,望中茅屋起孤烟。十年不踏安丰路,遂与清淮作次边。

毛发落,丹左运行阳。胎色渐红阴渐小,推移岁运助乾刚。育火养中央。成物象,五岳辨微茫。出入尚迟形尚小,晨昏天籁奏笙簧。常饮玉壶浆。

东边有知事,西边有头首。山僧赢得倚栏干,尽日仰头看云走。

婺星呈瑞,对春馀几许,日临三九。正属我姑初度旦,帨设当年门右。绿鬓犹新,红颜未改,真月宫仙友。柏舟节义,富而荣贵长守。况有诜桂青春,潜心黄卷,指日功名就。女郎乘龙全四德,未老得闲仁寿。天命方知,岁饥常赈,阴德还多有。麻姑王母,年年同宴春酒。

新晴钟鼓暮楼台,人与清空两不埃。日已顿无宣子畏,云应全为退之开。夜凉河汉牛初渡,秋爽关山雁欲来。好向丰年作张主,未须松鼎煮丹胎。

舟闲人已息,林际月微明。一片清江水,中涵万古情。

吴王在时百花开,画船载乐洲边来。吴王去后百花落,歌吹无闻洲寂寞。花开花落年年春,前后看花应几人。但见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堕行尘。年来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肠欲断。岂唯世少看花人,纵来此地无花看。

园成日以待东风,绿李黄梅已前业。种竹自期千户等,举杯谁伴八仙同。机忘鸥鸟情相狎,兴适琴书趣独穷。坎止流行随所寓,乐天和命一閒翁。

翠绡飞盖拥生香,冰雪精神试晚妆。鹤发慈亲俄一笑,玉人何事晚升堂。

四朝遗老,须眉白、巧历不知其纪《瘗鹤铭》云:“鹤寿不知其纪”。真唤九重为座主,肯谒侯门王邸。晚会耆英,未论爵德,乡曲无如齿。酒酣度曲,妙音久不闻此。堪叹化鹤重来,但累累华表,旧人存几。散尽黄金,留箧中团扇,怕秋风起。结绮歌阑,披香宴悄,放出深宫里。颠毛虽秃

桑门许辩才,外学接宗雷。护法麻衣净,翻经贝叶开。宗通知不染,妄想自堪哀。或结西方社,师游早晚回。

翠华东南来,奎聚属吴域。分王百馀年,灵光赫天德。龙文发南源,图书粲东壁。谁折天罅开,猝忽正气泄。剖藏发金枢,抉蕴破石室。签怕逐汗牛,至珍去遐绝。我欲然藜人,四库亦赤立。细人慕所爱,但嗟珠玉翼。君子为道谋,惟忧孔孟北。风气日已趋,南强变金革。周礼吾能言,欲徵

日暇凝云去复还,晚风不动自清寒。可怜庭雪无人扫,斜占墙阴独未残。

握固披衣候。水火频交媾。万道霞光海底生,一撞三关透。仙乐频频奏。常饮醍醐酒。妙药都来顷刻间,九转金丹就。

楼阁倚晴天,知心得老禅。风光百年事,民命数家烟。镫火犹嬉鼓,山林有醉筵。残生聊尔耳,休话到兵前。

乘兴登虚阁,披襟一望间。圣朝新日月,亡国旧江山。柱隔晴虹断,檐喧夕鸟还。归衙不辞晚,吟思白云闲。

寒雨萧萧夜打蓬,蓬窗相对一灯红。十年无限存亡感,并入空江话雨中。

造物生成嵇叔嬾,好人容纵接舆狂。鸟飞鱼泳随高下,蚁集蜂衙听典常。母惜此儿长道路,兄嗟予弟困冰霜。酒壼自是华胥国,一醉从他四大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