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三大节,万国衣冠时。

出自清代弘历的《和声署》

出自清弘历的《和声署》

拼音和注音

tài hé sān dà jié , wàn guó yī guān sh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万国:天下;各国。很多的国家;世界各国。

太和:1.见“太和”。2.亦作“大和”。3.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4.谓太平。5.和睦。清恽敬《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6.魏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明帝继体承统,太和改元,德泽流布也。”7.雅乐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大节:(名)①指有关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②指临难不苟的节操:~不辱。③大纲,大体。

弘历

不详


原诗

和声署,异神乐。神乐太常司,郊庙登歌奏笙籥。

音节略误其礼存,未似唐制立部所退人。

命工改正旋合度,不以他用用飨神。

和声署,礼部司。太和三大节,万国衣冠时。

署中饩廪有人支,陛上埙篪乏人吹。

乃取市贩鼓吹儿,以调宫徵充工师。

欲望兽舞凤来仪,诚哉有如居易乐府诗。

内庭承值虽优孟,命习宫县归以正。

古人击尔泗滨石,今人弃尔华原磬。

和声署,今即古。

文武之政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

何能海上唤师襄,戛击鸣球列朝序。

君不见小学废,乐徒云。借问和声署,安得衣冠伦。

怀哉箫韶九成不得闻。

诗词推荐

无肠可断听花雨。沉沉已是三更许。如此残红那得住。一春情绪。半生羁旅。寂寞空山语。霖铃不是相思阻。四十平分犹过五。渐远不知何杜宇。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人在江南路。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骨气秋江月,文章春苑花。片心穷万法,半语辩千邪。朝罢鸡司晓,醉酣蜂报衙。未为三岛客,笑指五云家。骑月游沧海,鞭霆步太霞。鬼神私侧目,袖里一青蛇。

卷衲和云离五老,派分三峡济临川。兴波作浪从风鼓,莫学世流空度缘。

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青翼蓦然来报喜。鱼笺微谕相容意。待月西厢人不寐。帘影摇光,朱户犹慵闭。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绿阴如雨万条斜,啼罢朝莺又晚鸦。尽日春风无别意,只吹花点过西家。

凝眸天欲莫,乌鹊认巢归。万竅号风急,千林脱叶稀。云顽垂地暝,屋冷带烟霏。默想滕郎意,商量剪水飞。

相逐一行鸿,何时出碛中。江流翻白浪,木叶落青枫。轻楫浮吴国,繁霜下楚空。春来欢侍阻,正字在东宫。

求名日苦辛,日望日荣亲。落叶山中路,秋霖马上人。晨昏知汝道,诗酒卫吾身。自笑抛麋鹿,长安拟醉春。

初阳蒙雾出林迟,贫病虽兼气不衰。老爱归田追靖节,狂思入海访安期。春风门巷杨花后,旧国山河杜宇时。一种闲愁无着处,酒醒重读寄来诗。

数诗盘谷友人钦,一片柴桑处士心。几十年间南北事,祗令三叹有遗音。

画鼓催来锦臂襄,小娥双起整霓裳。(《柘枝》,见《韵语阳秋》)

如此只如此,无聊酒一樽。江山犹昨日,笳鼓又新元。黑潦迷行路,黄埃入禁门。皋亭山顶上,百万汉军屯。

临安猿鹤共清吟,犹作投机叩齿音。商鞅禹文无辨别,冶城数语是何心。

今来秋已暮,还恐未成归。梦里家仍远,愁中叶又飞。竹声风度急,灯影月来微。得见梁夫子,心源有所依。

去年秦伐我宜阳,今岁天灾旱且荒。对此不思人力困,楼门何可更高张。

孟夏爱吾庐,陶潜语不虚。花樽飘落酒,风案展开书。邻女偷新果,家僮漉小鱼。不知皇甫七,池上兴何如。

蜜室蜂房别有香。腊前偏会泄春光。凝伫清容何所似,笑姚黄。蜡注金锺诚得意,风飘气味压群芳。不似寿阳夸粉面,道家妆。

坤仪厚载,遗德满寰中。归御广寒宫。玉容如在飚舆远,长乐起悲风。霓旌绛节下层空。云阙晓瞳曨。真游千载安原庙,圣孝与天通。

歌扇风流忆旧家,一丘落月几啼鸦。芳魂不肯为黄土,犹幻燕支半树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