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弘历的《和声署》
拼音和注音
tài hé sān dà jié , wàn guó yī guān sh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万国:天下;各国。很多的国家;世界各国。
太和:1.见“太和”。2.亦作“大和”。3.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4.谓太平。5.和睦。清恽敬《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6.魏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明帝继体承统,太和改元,德泽流布也。”7.雅乐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大节:(名)①指有关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②指临难不苟的节操:~不辱。③大纲,大体。
弘历
不详
原诗
和声署,异神乐。神乐太常司,郊庙登歌奏笙籥。
音节略误其礼存,未似唐制立部所退人。
命工改正旋合度,不以他用用飨神。
和声署,礼部司。太和三大节,万国衣冠时。
署中饩廪有人支,陛上埙篪乏人吹。
乃取市贩鼓吹儿,以调宫徵充工师。
欲望兽舞凤来仪,诚哉有如居易乐府诗。
内庭承值虽优孟,命习宫县归以正。
古人击尔泗滨石,今人弃尔华原磬。
和声署,今即古。
文武之政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
何能海上唤师襄,戛击鸣球列朝序。
君不见小学废,乐徒云。借问和声署,安得衣冠伦。
怀哉箫韶九成不得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