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三十首(其二十七)》
拼音和注音
què lài huí gōng ān liàng gá , huá rén cuò huàn zuò lán g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阑干:(书)①(形)纵横错落的样子:星斗~|泪~。②同“栏杆”。
唤作:唤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àn zuò,意思为叫做,称做。出自《诗》。
华人:(名)中国人的简称。也指加入或取得了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近]华裔|华侨。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原诗
荒程迢递阻沙滩,暑月征途欲息难。
却赖回宫安亮噶,华人错唤作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