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wàng duàn guān hé fēi hàn zhì , chuī cán rì yuè shì hú jiā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日月:1.谋生之道,生存。2.天体,即太阳和月亮。
胡笳:(名)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
关河:关河guānhé关塞;关防。泛指山河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宋·柳永《八声甘州》
望断:(书)(动)向远看直到看不见:~南飞雁。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原诗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