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顾炎武的《登岱》
拼音和注音
ní fù dào bù xíng , kuì rán niàn tài sh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泰山:(名)①山名,在山东。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北斗|重于~|有眼不识~。②岳父的别称。
喟然:(书)(形)叹气的样子:~叹息。
不行:1.不可以;强调非…不可;不被允许:开玩笑可以,欺负人可~。2.没用,不会有用或有效:你知道,我在工程技术方面是~的。3.接近于死亡:老太太病重,眼看~了。4.不好:这件衣服的手工~。5.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用在“得”字后做补语):累得~。大街上热闹得~。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原诗
尼父道不行,喟然念泰山。
空垂六经文,不睹西周年。
七十二君代,乃有封禅坛。
书传多荒忽,谁能信其然。
既尝小天下,复观邃古前。
羲黄与尧舜,荡灭同云烟。
社首卑附地,徂徕高摩天。
下视大海旁,神州自相连。
天地有变亏,何人得升仙。
遗弓名乌号,桥山葬衣冠。
末世久浇讹,孰探幽明原。
三万六千年,山崩黄河乾。
立石既巳刓,封松既已残。
太阳不东升,长夜何漫漫。
哀哉一颜渊,独立瞻吴门。
疲精不肯休,计画无崖垠。
复有孟子舆,眷眷明堂言。
庶几大道还,民质如初元。
上采黄金成,下塞宣房湍。
何时一见之,太息徒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