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潘良贵题明州三江亭韵

红尘一点不相侵,下瞰澄江几万寻。
地接海潮分鼎足,檐飞凤翼峙天心。
三山有路云收幕,午夜无风月涌金。
欲识龚黄报新政,满城争唱使君吟。

作品评述

《和潘良贵题明州三江亭韵》是宋代陈栖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红尘一点不相侵,
下瞰澄江几万寻。
地接海潮分鼎足,
檐飞凤翼峙天心。
三山有路云收幕,
午夜无风月涌金。
欲识龚黄报新政,
满城争唱使君吟。

译文:
红尘的纷扰无法侵扰一点,
俯瞰澄江,它延绵万里。
大地与海潮相接,分座鼎足,
檐角飞起凤翼,屹立在天心。
三座山上有道路,云彩渐渐敛去,
午夜无风,明月如金涌动。
想要了解龚黄的新政变,
整个城池为争先唱出使君的吟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明州三江亭为题材,通过景物描写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世界的超脱和对时局的关注。

诗的开头,诗人说红尘的纷扰对他的心境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一点也没有侵扰到他的内心宁静。接着,他以鸟瞰的视角描述了澄江,它在他眼中蔓延绵长,延伸出万里。这里的澄江可以被视为世俗红尘的对照,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之地。

之后的几句,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大地与海潮比喻为相接分座的鼎足,表达了地势的壮丽和稳固。他提到檐角飞起凤翼,屹立在天心,这是对建筑物和景观的描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追求高尚和卓越的心境。

接下来,诗人谈到三座山上的道路,云彩逐渐敛去,午夜无风,明月如金涌动。这里的山和云彩可以被视为诗人内心的追求和烦恼,而午夜无风、明月如金涌动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光明。

最后两句,诗人以龚黄和新政为象征,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注。他说满城争唱使君的吟咏,意味着人们对新政的热切期待和呼唤。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局和社会变革的关注。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推荐

城阙厌纷华,山泉乐清适。瞥然浮杯归,远思浩无极。珍篇蔼画凭,净义留泰译。平生雾霞衣,倏变兰蒲色。美号宠弥天,端居饱香积。孤踪共鸟还,情愔避高弋。烟波一叶舟,风雨两镮锡。佛垅有幽栖,鹰房多善识。把尘话空无,百虑從此息。回瞻辇寺居,不及莓苔石。

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帏。

鸟台夜雨伤神,赤壁和风岸巾。此老眼空四海,舟中二客何人。

西山不到几经春,玉山犹能一再临。太白峰前成梦境,直从总角到于今。

我曾魂梦到西南,翠碧相围远近山。睡觉不如身许远,神游却悔便求还。国家旧数两川最,人物尤胜二汉间。笑读君诗生羽翼,便如举目对孱颜。

莫辞东路远,此别岂闲行。职处中军要,官兼上佐荣。野亭枫叶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将近,孤舟促去程。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内史书如率令,善奴秀比官奴。千古会稽楷则,于今重见阴符。

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阴涤晓风。九十莲华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三河野人,两浙社宾。湛存该理智,妙触出根尘。乌藤行脚丛林事,鈯斧住山云水身。

晓衢初日动游人,叠嶂回溪绿黛新,自偃松篁如唤客,后开桃李尚留春。笑谈怀远西山上,觞咏追时白水滨。五马行春从此始,更驱风伯净车尘。

去年伤北使,今日叹南驰。云湿山如动,天低雨欲垂。征夫行未已,游子去何之。正好王师出,崆峒麦熟时。

薛承弧矢射芳晨,三纪风光又一春。深喜团圞娱父母,何当合沓燕宾亲。百年好共成门户,千万宁忧欠宅邻。满酌期兄增壮志,相携平步上星辰。

意得壶觞外,心清杖屦间。簿书休吏早,花鸟向人闲。

居占梅仙里。

凉雨忽不止,秋阴无奈何。山根泻新涨,小立玩流波。会逢其适尔,紫芝有奇歌。惜此未深密,时见人游过。

匆匆和韵,寄长须去,傥以可教则教之。少微星小。抚剑气横空,隐见林杪。夜来宋都如雨,更长得奇哉懰皎佛以四月八生,见明星悟道曰:奇哉,即左传星陨如雨之夕也。与汝三龄,览余初度,一语占先兆。暮年喜见,甲申聚五星照。堪叹亡国余民,老人孺子,尔汝霜桥晓。骑马听鸡朝寂

静景须教静者寻,清狂何必在山阴。蜂穿窗纸尘侵砚,鸟斗庭花露滴琴。莫笑乱离方解印,犹胜颠蹶未抽簪。筑金总得非名士,况是无人解筑金。

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