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彭蠡湖口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作品评述

入彭蠡湖口翻译及注释

翻译
  我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因为风潮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彭蠡水波涛奔流,时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来,奔流而下。沿途,有时乘月夜游,聆听哀怨的猿啼,湿露而行,赏玩芳草的浓香;有时晨起远眺,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如聚。我想凭借与寥夜清晨静景的对晤,来参透这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不解。因不耐静思默想,于是攀登悬崖,登上了石镜山;牵萝扳叶,进入了松门顶。访异探秘,登高远望,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记载,已成难以追寻的故事;沧海桑田,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理,更难以考究。如今灵物异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药,温润水玉,早已灭其明光,辍其流温。对于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我奏起了《千里别鹤》曲。突然断弦一声,万籁俱寂,唯有那无尽愁思在江天回荡。

注释
⑴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彭蠡湖口:即今鄱阳湖口,长江与鄱阳湖在九江附近与相接。
⑵倦:厌倦 。水宿:栖住于水中的船上。此句意谓厌倦了水上长途旅行。
⑶具论:详细述说。
⑷骤:急疾。回合:聚合;汇合。此言风浪拍打在洲岛上。圻(qí)岸:曲岸。崩奔:水流冲激堤岸而奔涌。
⑸狖(yòu):长尾猿。
⑹浥(yì):湿。馥(fù):香气浓郁。芳荪:香草名。此句说露水沾在芳荪的叶子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⑺屯:聚集。
⑻千念二句:各种感慨日夜缠绕在心头。
⑼石镜、松门:山名,二山都近鄱阳湖口。李善《文选注》引张僧鉴《浔阳记》曰:“石镜山,东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人见形。”又引顾野王《舆地志》曰:“自入湖三百三十里,穷于松门。东西四十里,青松徧于两岸。”
⑽三江:《尚书·禹贡》:“三江既入。”郑玄注:“三江分于彭蠡,为三孔,东入海。”
⑾九派:浔阳的别称。即今江西九江。上二句说古代关于三江、九派说法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无从知晓。
⑿灵物:珍奇神异之物。吝珍怪:惜其珍奇怪异之状。
⒀秘精魂:隐藏其精神魂魄。二句说江湖中本来有很多神异之物,但都不显现出来。
⒁金膏:道教传说中的仙药。灭明光:韬光而不显现。
⒂水碧:玉的一种,又称碧玉。《山海经》:“耿山多水碧。”辍:停止。流温:指水玉温润。二句说此江中有金膏、水碧,然都灭其明光,止其温润而不见。
⒃千里曲:曲名,即《千里别鹤》曲。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叹别鹤以舒其愤懑。故曰《别鹤操》。鹤一举千里,故名《千里别鹤》也。”
⒄弦绝:曲终。李善《文选注》说:“言奏曲冀以消忧,弦绝而念逾甚。故曰‘徒作’也。”

入彭蠡湖口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晋怀帝元嘉八年(431年)晚春,由京城建康赴临川(治今江西南昌)内史任途中。其前,会稽太守孟顗诬谢灵运在浙聚众图谋不轨,谢灵运赴京自诉,总算文帝“见谅”,留他在京。一年后外放江西,其实含有驱虎离山,断其根本之意。谢灵运对这种明用暗放的手段心中是了然的。先此二度归隐,已使他悲愤难已,今番横遭罗织,自然更添怨恨,所以从离开石首城起,所作《初发石首城》《道路忆山中》诸作中,他均以遭谗流放的屈子自比,一旦进入彭蠡湖口,心潮更与风涛同起伏,遂以如椽雄笔,总揽入湖三百三十里景物,抒达幽愤。

  彭蠡湖(鄱阳湖)口即江州(今江西九江)口,为彭蠡与长江交接处。自《尚书·禹贡》后,古书对湖口水势的记载有“三江既入”“九江孔殷”等说,由于地貌变迁,加以传说悠谬,是三为九,本费猜思,而具体何指,更莫衷一是。于是种种的传说也应运而生。这本是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处所,加以水流吞吐,水道复杂,更有一派奇景壮观,于是催发了诗人们千百次吟咏,谢客此诗是其中最早的也是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入彭蠡湖口鉴赏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倦”、“难”二字最耐咀嚼,伏下了贯穿始终的主脉。诗人对日复一日的水行客宿已经厌倦,何以厌倦?因为风潮难于一一具说;亦即变幻不定,莫可理究,凶险难测。看来这是说的此行观感,推而广之,则又是多年旅程颠沛的总结;深而究之,更为隐隐仕仕,是是非非,宦海风波在诗人心中投下的阴影。“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承“难具论”写彭蠡水势:波涛奔流,时而遇到洲岛,立刻遽分两股,急转猛合,又冲撞到岸崖之上,崩起重重雪浪,更凝聚起来,奔流而下,这凶险的水势,是所以为“难”的注脚,也传达出诗人烦扰起伏的不平心声。

  五、六句笔势陡转,忽开清景,说沿途,有时乘月夜游,湿露而行,聆听那哀怨的猿啼,赏玩那芳草的浓香;有时则晨起远眺,只见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顶上一般。一昏一朝似是两幅恬静的美景;然而果真如此吗?七、八句剔出了它们的内涵。“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原来静景并不表现诗人心情的平静,他只是想凭借与寥夜清晨静景的对晤,来参透这“难具论”的冥冥之理。但是日日夜夜,朝朝昏昏,百思千索,依然只是个“难具论”。于是他感慨万千,再也不耐静思默想。他攀登悬崖,登上了浔阳城旁庐山之东的石镜山;牵萝扳叶,穿过四十里夹路青松,进入了湖中三百三十里的松门山顶。访异探秘,登高远望,企望灵踪仙迹能照彻他心中的疑难,东去江流能启迪他纷乱的理智。然而三江九派,先哲的记载,已都成难以追寻的故事;沧海桑田,何以有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理,更难以认真考究。郭景纯的《江赋》曾说长江“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魂”,又说江神所居“金精玉英填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然而现在,灵物异人固已惜其珍藏,秘其精魂;金膏仙药,温润水玉,更早已灭其明光,辍其流温。“天地闭,贤人隐”,对于这颠颠倒倒,是非莫明的一切,诗人再也“倦”于寻究,于是他奏起了愤懑哀怨的《千里别鹤》古琴曲。“黄鹤一远别,千里顾徘徊”,是到了永作归隐决计的时候了,但是心中的一点情愫又不能够真正泯去。心潮催动着他紧拔快弹,企望让琴音来一洗烦襟。突然断弦一声,万籁俱寂,唯有那无尽愁思在江天回荡。

  《入彭蠡湖口》表现了大谢诗作的新进境。观谢集,大抵在公元422年(永嘉三年)三十八岁前,他的诗作留存既少,风格也较多承建安(如《述祖德诗》)、太康(如《九日从宋公戏马台》诗)之绪,尚未形成明显的独特风格。永嘉之贬后直至二番归隐的将近十年间,他以幽愤之情合山水清音,确立了其山水诗鼻祖的崇高地位。他善于于清森的物象交替中将感情的变化隐隐传达出来,意脉贯通,夭矫连蜷,而炉锤谨严,曲屈精深,典丽精工。但是针法时嫌过细,状物时嫌过炼,使典时嫌过直,理语时嫌过多,读来时有滞重之感,而缺少后来杜甫、韩愈等人那种大开大合,变化洒脱的气魄。这个弱点在二次归隐时某些篇章中有所突破,但并不大。至此诗则已可显见杜、韩诗作的先兆,表现有三:

  其一是边幅趋于广远。谢灵运先此之诗,所记游程较窄,虽然早已突破了汉人即事生情的樊篱,而总是借一地之景抒积郁之情,探玄冥之理,但毕竟边幅较狭,大气不足。此诗则以二十句之数,总揽入湖三百余里诸景,以少总多,边幅广远为前所未有,也因此显得比前此作品疏朗高远。

  其次是笔致趋于跳荡;这不仅因为揽景大而纵横多;更因为泯去了前此诗作中的针痕线迹。“春晚”、“白云”一联之陡转逆接,空间传神,充分表现了这一进展。不仅打破了一景一情,转转相生的格局,在一节写景中即有几个感情层次,而且深得动静相生,浓淡相间,张弛得宜之效。这种跳荡又与其固有的谨严相结合,全诗倦、难并起,再由“难”生发展开,最后归到深一层的“倦”,更透现出倦中之愤。在这一主线中,又以“千念”、“万感”一联与“三江”、“九派”一联,一逆接,一顺转,作两处顿束,遂将跳荡之笔锋与严谨的组织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是后来杜、韩诗结构命笔的最重要的诀窍。

  其三是景语、情语、理语更形融合:谢诗的理语,决非人们常说的“玄理尾巴”。他的理均由景中随情生发,这在前几篇赏析中已多次谈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可厚非,也不失为一体。此诗的“理”则融洽得更好。全诗实际上都在说理之“难具论”,而直至“九派理空存”才剔明这一点,再以下写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却完全由即目所见写出,无有痕迹。最后“弦绝念弥敦”一句更有无尽远思,味在酸咸之外。如果说先此的谢诗,多由情景生发归结到理,那末此诗已倒了过来,理已变成了情景表达的陪衬,显示了山水诗进一步脱略玄言影响的进程。

  人们常说六朝诗至齐梁间的谢朓才初逗唐音。其实谢朓之影响唐人更多短制,且主要影响王维、孟浩然一脉;论到大篇的诸种艺术手段,与杜、韩一派的大手笔,初逗唐音的则非谢客莫属。

诗词推荐

落日行湖尾,重袍不御寒。乱流横短棹,入暝解征鞍。梅瘦觉春未,雁来知岁残。何时休跋履,犹幸得平安。

愁思

幽幽丛薄无尘到,渺渺菅茅有露零。松曲似腰元自直,潭澄如眼赂谁青。千愁淟涊那能浣,万事凄迷不欲醒。阴晦终逢开霁日,宫槐称影度阶蓂。

愁思

菰米飘香白小肥,汀鸿沙鹭狎晴晖。太湖天接吴松阔,莫近能言鸭畔飞。

愁思

说道疏时元是密,偶于忙处得寻閒。宿愁复岭重山外,新趣清风明月閒。

愁思

上合井泉甘若醴,蓬山点茶竹阴底。庚伏恩容午课休,宫殿初凉朝雨洗。身闲出饮官不嗔,日长睡足长精神。未惭便作蠹鱼老,拔毛济世知何人。

愁思

汉大将军楚国材,半生倦韵浼尘埃。徐夫人匕首安在,丁令威华表归来。紫府无踪劳彷像,白云有待久裴徊。楼标空阔天垠露,川势从横地纽开。陇鸟赋成洲共永,越人歌断棹先回。会招物外二三子,长啸披襟挹快哉。

愁思

不忍送君杨柳津,隔江相忆始相亲。未能款曲论心事,翻似寻常识面人。一枕落花终夜雨,十扩芳草故乡春。栽松若有青山剩,借结茅庐作近邻。

愁思

湖废财存十二三,拍堤涨水尚如蓝。吾庐隐翳初非意,颇欲临流结草庵。

愁思

我生苦终鲜,四海皆弟兄。四海尚如许,而况吾宗盟。君年甫弱冠,已有後异声。作赋拟三都,著论追过秦。平生一瓣香,何曾举似人。子上与济翁,真若吾同生。我穷无人共,二子慰眼明。济翁往荆州,君作石井行。一老便落莫,有话从谁评。怀哉勿重陈,呼酒且细倾。

愁思

人逢胥吏面,唾欲捣其胸。伤哉彼何罪,造化生蛇虫。田宅世无有,妻孥腹屡空。人家词讼起,踊跃时命通。天性本怀恶,煎熬仍怕穷。得钱即欢喜,道理那能公。州府珍宝馈,县官筵席供。吏贓黥且死,州县多宽容。三尺既虚设,民冤诉高穹。高穹不垂耳,官吏屋俱丰。

愁思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愁思

秧马从今渐可行,林鸠未好便呼晴。敢云使者乘轺传,聊为君王式耦耕。有一日留忧职旷,无三宿恋觉身轻。此生不复持高论,愿友台佟与尚平。

愁思

兴为栖真来,情因昔人动。昔人道非孤,今人心乃共。静有物外乐,甭无世间梦。至论超形神,谈歌彻岩洞。野色杂茶瓯,松声入琴弄。未可赋归欤,更揭流霞瓮。

愁思

名与长江万古流,当时狼藉若为收。脚跟只为不点地,又涴桥边块石头。

愁思

鹫岭光前选,祇园表昔恭。哲人崇踵武,弘道会群龙。高座登莲叶,麈尾振霜松。尘飞扬雅梵,风度引疏钟。静言澄义海,发论上词锋。心虚道易合,迹广席难重。和风动淑气,丽日启时雍。高才掞雅什,顾己滥朋从。因兹仰积善,灵华庶可逢。

愁思

道乡采芹暇,手植四株柏。相对有正味,爱此岁寒格。忠言贾奇祸,几削谏臣迹。柏亦助道乡,每号风雨夕。柏死公不死,大名日皦白。后人补种之,存棠思召伯。亭亭俨相持,撑云空百尺。是柏出虽晚,风致犹古昔。我来跂遗芳,清坐假一席。徘徊意难舍,猛把阑干拍。寄语景行人,用意

愁思

手所以司执,所执必正事。回德谨勿持,持必为痿痺。

愁思

火虐风饕水渍根,霜皴雪皱古苔痕。东风未肯随寒暑,又蘖清香与返魂。

愁思

我失从君别,君应话我归。亲年浑鹤发,家具只牛衣。耳不关时论,心知司昨非。晨羞何所欠,菜甲雨新肥。

愁思

岁在戊午正月五,代宰臣供万寿诗。凤凰山下芙蓉阁,龙础无踪世不知。

愁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