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一色

空裹蟾光撮得麽,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任是先天不奈何。

作品评述

《颂十玄谈·一色》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空裹蟾光撮得麽,
待风列子已蹉跎。
须弥无缝徒伸手,
任是先天不奈何。

诗意:
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以及人类对于命运的无力感。诗中通过抽象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含义深远的场景。

赏析:
诗中的"蟾光"象征月亮,"风列子"则代表时光的流逝。第一句诗描述了月光被虚空所包裹,显得苍白无力。第二句诗指出,等待时光已经错过,不可追回。第三句诗中的"须弥"是佛教中的山名,意味着无边无际,没有缝隙。然而,人们伸出手去,却无法抓住它。最后一句诗表达了对于天命的无奈和无法改变的现实。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于命运的无力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无法挽回的遗憾。通过描绘虚空、时光和命运等抽象的意象,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个体经验的宏大哲学思考。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给人以深思。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翳桑一饿者,念念母之存。赖有赵宣子,能为别具飧。

绿醅春滟滟,绿水烟渺渺。百年散诞内,空以愁自绕。

秋扇交情薄,儒衣行路难。纵怀千里志,也要一枝安。梦绕梅花帐,愁生苜蓿盘。从来食肉相,千万强加餐。

两崖十里苍簋根,中藏一溪云月髓。嫩粉生香笋出林,老枝压地花成米。溪上老翁撑竹船,摘米炊枯弄清泚。月下何人见往来,惟有山猿同坐起。

昭陵落月烟雾昏,篝火度谷行山根。投鞭委辔涉数村,寤出巩县城东门。向来宫阙不可见,但有洛水流浑浑。

千户侯封有国权,裁能姜韮当畦千。如今谁是凄凉尉,却有新诗可手编。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谁道鹅儿黄似酒。对酒新鹅,得似垂丝柳。松粉泥金初染就。年年春雪消时候。一缕柔情能断否。雨重烟轻,无力萦窗牖。试看溪南阴十亩。

三更无月天正黑,电光一掣随霹雳。雨穿天心落蓬脊,急风横吹斜更直。疏篷穿漏湿床席,波声打枕一纸隔。梦中惊起眠不得,揽衣危坐三叹息。行路艰难非不历,平生不曾似今夕。天公吓客恶作剧,不相关白出不测。收风拾雨猝无策,如何乞得东方白。垂头缩脚正偪仄,忽然头上复一滴。

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柴门种杂树,婆娑乐余年。是中三益友,不减二仲贤。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

十月开花是子真。小春分付与精神。折来含露晓妆新。暖意便从窗下见,粉容何待鉴中匀。宛然长似玉华清。

积石横成岭,行杨密映门。人声隐林杪,僧舍遶云根。顿摄尘缘尽,方知象教尊。只应羊叔子,名字与山存。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朝罩罩城南,暮罩罩城西。两浆鸣幽幽,莲子相高低。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鱼尾迸圆波,千珠落湘藕。风飔飔,雨离离,菱尖茭刺鸂鶒飞。水连网眼白如影,淅沥篷声寒点微。楚岸有花花盖屋,金塘柳色前溪曲。悠溶杳若去无穷,五色澄潭鸭头绿。

池馆春光欲禁烟,芳辰修禊集群贤。茂林深处森冠剑,清籁呜时当管弦。召伯甘棠分陕地,羊公风景岘山前。诗成莫讶天机俊,潜握人间造化权。

瑶池一片孤飞雪,风急身轻飞不歇。谁将翠袖遮得归,十斛明珠换与谁。金龟贵客迎将去,玉作辎軿载尘雾。人间不解桃李心,独与琵琶自相语。主人白头情不亲,朱楼夜锁梨花春。愿同花落寄流水,飘出朱门随路尘。长恐此生空已矣,从此失身轻薄子。人生但乐两知心,谁是琼瑶孰泥滓。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欲见自己,频掣驴耳。通身是手,不解著鞭。白牛懒惰,空打车辕。通身是佛,顶戴弥陀。头上安头,笑杀涪皤。

琼流鉴空,混沌一隙。紫霄柱下,清泉白石。

漱玉亭边百尺桥,游人平步玉虹腰。凭栏下眠清渊底,秋水无尘浸碧霄。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顷闻四海停戈革。金门懒去投书册。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