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黄庭坚的《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其四)》
拼音和注音
bù zú zhōng yuán dì , yóu sī yī zhàn shō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中原:(名)历史上通称我国河南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
不足:(动)不值得:~挂齿|~为怪。②(形)不充足;不够:~之处|先天~。
原地:原地yuándì处于原来的位置或地位原地未动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原诗
汉皇勤远略,晚节相千秋。
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
圣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