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烛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残光欲灭还吹著,年少宫人未睡时。

作品评述

《长门烛》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了秋夜中的一幕情景:床前的蜡烛燃尽微弱,铜壶中的水滴完了却听不到正点的钟声。蜡烛的余光即将熄灭,仍然被吹燃。宫中的年轻宫女还没有入睡。

译文:

秋夜床前蜡烛微,
铜壶滴尽晓钟迟。
残光欲灭还吹著,
年少宫人未睡时。

诗意:
这首诗以微小的细节展现了一种温暖而安静的氛围。蜡烛的微弱光线和铜壶中水滴的声音构成了清幽的秋夜,而宫中年轻女子未入眠的情景更增添了一丝恬静的氛围。诗人通过描写这些细微的场景传达出静谧、安逸和温馨。

赏析:
《长门烛》利用了简单明快的词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宫中的静谧氛围。诗中的蜡烛微弱的光线和滴水的铜壶成为了静夜中的主角,而年轻宫人的清净未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致地描写这些细节,将读者带入了这个温暖宁静的夜晚,感受其中的安心与舒适。整首诗字数不多,但用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象。

作者介绍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推荐

脱体无依是病由,直须大死一回休。西江吸尽无涓滴,便解人前不识羞。

晋台玉镜照春流,绿草朱鳞步步幽。百子帐头香自暖,银床归坐夜悬钩。

青萝白石扉,霞薄动春晖。鹤去书空在,凫閒舄自飞。骖鸾仙驭远,出岫昔心违。拂衽雄风动,犹疑御寇归。

亭午鸟不下,谁复过我庐。忽闻扣门者,偶出问何如。云是山阳吏,太守遣置书。自惟久穷困,游子安念予。淮阴况要津,宾馆无暂虚。岂意有所逮,委曲情未逮。报言愧不腼,聊以谢兴居。

自为山中归,屡见岁华易。不问眉间黄,唯观鼻端白。水石尽成趣,渔樵或争席。尘世未归人,营营复何益。

览镜惊毛发,殊非宿昔翁。狂来诗有兴,愁极酒无功。久病成真跛,流言息近聋。明知过相问,起坐夕阳中。

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驱引旗节,千里阵云匝。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

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酒船如画楼。丈夫固有四方志,壮年须作京华游。京华名花大似斗,看花小儿竞奔走。蒲萄潋滟金叵罗,羊尾驼峰腻人口。知君慷慨非膏粱,生铜卧匣韬光茫。出门一笑颇自许,光范不用投文章。玉露红门天尺五,要为苍生说辛苦。得时便觅好官归,行道当依圣明主。

紫箫吹破黄州月。簌簌小梅花,飘香雪。寂寞花底风鬟,颜色如花、命如叶。千里兵尘、凌波袜。心事鉴影鸾孤,筝弦雁绝。旧时雪堂人,今华发。断肠金缕新声,杯深不觉琉璃滑。醉梦绕南云,花上蝶。

见井渴已止,投林心更欣。行方触炎热,坐觉远尘纷。谁满鵷鹭集,子犹麋鹿群。融州在何处,壁字带岩云。

见说巴南一小州,孤城寂莫字江颜。闻说巴南无一事,助人清思有江山。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一台称二妙,归路望行尘。俱是攀龙客,空为避马人。见招翻跼蹐,相问良殷勤。日日吟趋府,弹冠岂有因。

庭果色如丹,相思夕照残。云边踏烧去,月下把书看。涧水仙居共,窗风漆树寒。吾君方侧席,未可便怀安。

密叶留香护境天。好风时雨媚清涟。亭亭双秀倚湖弦。造化曾居公掌握,呈祥宁许百花先。聊占棣蒂芳连。柳子厚《双莲表》:双花擢秀,连蒂垂芳。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落日衡门下,寒容一水开。最怜忘世老,终愧泣歧才。野草知年事,邻辉觉暮哀。谁能闻嗜酒,时遣白衣来。

斜日淡笼吴楚,暮烟欲闭金焦。未暇乘桴浮海,那船曾趁春潮。

清邵才高云与机,林间文会忽相违。南中草木正黄落,但羡冥鸿两两飞。

长淮渺渺寒烟白。凭栏人是霜台客。时句妙春豪。风云不啻高。樽前人已老。余恨连芳草。一曲酒醒时。梧桐月欲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