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

茂林修竹平夷地,牧马藏兵战斗场。
死节不知师李固,溺冠惟解法高皇。

作品评述

《自西悬趋南郑道中杂咏三首》是李新所作,这首诗词描绘了南郑道中茂盛的林木、修竹和平坦的平原,以及隐藏在其中的战争场景。诗中还提到了师李固的忠诚牺牲和法家思想的解放。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茂林修竹平夷地,
牧马藏兵战斗场。

这两句描述了南郑道中茂盛的林木、修竹和平坦的平原。茂林和修竹象征着自然的繁荣和生机,平夷地则代表着和平与安定。然而,这个看似平静的场景却隐藏着一场激烈的战争。牧马藏兵暗示着这片平原上隐藏着军队,战斗场景即将展开。

死节不知师李固,
溺冠惟解法高皇。

这两句表达了师李固的忠诚牺牲以及法家思想的解放。死节不知师李固,意味着李固师为了信守忠诚而不惜牺牲生命。溺冠惟解法高皇,表明了法家思想的解放。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视法律和秩序的思想流派,"法高皇"指的是法律的重要性超越了个人的统治者。

整首诗词通过对南郑道中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平静与战争、忠诚与解放之间的对比。茂盛的自然景观掩盖了战争的残酷,而师李固的牺牲和法家思想的解放则提醒人们思考忠诚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法律与个人的关系。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和人性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来何必召云,去何必飞天。我名不为龙,何能雨尔田。

斮取溪藤便作香,炼成崖蜜旋煎汤。萧然巾履茅堂上,不畏人间夏日长。

阻风多日饭无羹,病酒中年睡不成。扑面飞蚊来似鸭,闭船吹烛守如城。良朋处处愁分袂,远客朝朝怕说兵。石首山头逢一笑,白云相望雨新晴。

樟树何年种,娑娑满寺门。金身虚像设,画壁尽尘昏。龙虎青山远,冰霜碧甃存。坊官敬人客,顷刻具肴尊。

山色未教晴日染,松声时听晚风梳。韶光九十去无几,春雨春烟锁翠芜。

佛国天花两送春,岁阴何意重相亲。劳师且置弥天论,凿齿今才敌半人。

轻裘骏马金泉路,默数新春又九年。风景不殊人自老。忽惊作梦到临川。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春光从到后,物物露春情。雨养枯泉活,烟医病草生。梁间添乳燕,柳外啭新莺。一饱将天问,何时愿可成?

冰壶凝皓彩,水殿漾轻涟。绣茧夸新巧,萦丝喜续年。

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

井含春气碧,楼转夕阴清。

春雪下盈空,翻疑腊未穷。连天宁认月,堕地屡兼风。忽误边沙上,应平火岭中。林间妨走兽,云际落飞鸿。梁苑还吟客,齐都省创宫。掩扉皆墐北,移律愧居东。书幌飘全湿,茶铛入旋融。奔川半留滞,叠树互玲珑。出户行瑶砌,开园见粉丛。高才兴咏处,真宰答殊功。

借手行拳,惊群动众。龙门上客,未举先知。若不然者,灵隐失利。

自知顽叟更何能,唯学雕虫谬见称。长被有情邀唱和,近来无力更祗承。青松树杪三千鹤,白玉壶中一片冰。今日为君书壁右,孤城莫怕世人憎。

昨与美人对尊酒,朱颜如花腰似柳。今与美人倾一杯,秋风飒飒头上来。年光似水向东去,两鬓不禁白日催。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珠翠无非二八人,盘筵何啻三千客。邻家儒者方下帷,夜诵古书朝忍饥。身年三十未入仕,仰望东邻安可期。一朝逸翮乘风势,金榜高张登上第。

一江涨碧碧於蓝,健橹鸣鹅舳正衔。才似过都空万马,又惊倚岸阅千帆。

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雾雨弊弊生穷岁,鸡寒入屋犬窦吠。老衾破絮少温存,湿薪吐汁无气势。一冬已近四月晴,残岁垂垂点滴声。人心无底难为德,一日不作将不食。年头未有五日粮,井花水满人闭仓。

事有俄顷间,遗臭及万代。吾观於期人,不过一字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