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误入葛洪家,说尽天涯话。
尔我无自性,常光遍天下。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误入葛洪家后,与葛洪进行交谈,尽述天涯琐事的情景。诗中探讨了自我本性的无为福胜之道,以及内在的智慧与光明在世间的普遍存在。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误入葛洪家,
说尽天涯话。
尔我无自性,
常光遍天下。

这首诗的诗意深邃而富有禅意。作者形容自己误闯进葛洪家中,与葛洪对话时,尽述了天涯海角的琐碎事物。通过这种场景的描绘,作者在传达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境界。诗中的"无自性"意味着人无固有的本性,事物的本质是空无一物的。作者通过这种理念,表达了超脱于世俗的境地。"常光遍天下"则暗示着内在的智慧与光明贯穿于整个世界。作者认为智慧与光明是普遍存在的,无处不在。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诗词体现了佛教禅宗思想,探讨了人性、存在与智慧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对人间琐碎事物的超越,强调了无为福胜的境界。这首诗词具有一种超越性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本质,追求内在的智慧与光明。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山家见秃翁,欢笑走儿童。坡竹势飞动,楚兰香暗通。盍分半席地,相扇一瓢风。世事非吾分,何妨诗自雄。

江南柳,烟穗拂人轻。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天意与风情。攀折处,离恨几时平。已纵柔条萦客棹,更飞狂絮扑旗亭。三月乱莺声。

秋气清如此,閒踪信所如。因穷流水脉,偶到野僧居。地远嚣纷息,山回响答虚。几人来不得,老死向尘车。

偶尔观棋忽烂柯,岂知胜负是如何。归来笑问人间事,恰是人间胜负多。

戚戚复戚戚,送君远行役。行役非中原,海外黄沙碛。伶俜独居妾,迢递长征客。君望功名归,妾忧生死隔。谁家无夫妇,何人不离拆。所恨薄命身,嫁迟别日迫。妾身有存殁,妾心无改易。生作闺中妇,死作山头石。掩泪别乡里,飘摇将远行。茫茫绿野中,春尽孤客情。驱马上丘垅,高低

了不见矜色,晬然真德容。先生新沐发,弟子叹犹龙。

帝敕王家专管竹,子猷高风谁可续。西州间生文与可,后来特判筼筜谷。帝敕陶家专管菊,千载渊明一影独。分司旁出可无人,醉插齐山容杜牧。梅花天下第一花,天下好诗翰林家。孤山山下清浅水,疏影年年横复斜。水中漉影出此句,美玉凿石金淘沙。至今和靖一丘壑,敢有代者需齐瓜。

琳宫金刹接林峦,一径潜通竹树寒。是处尘埃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

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轻镳相逐。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幽欢难卜。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等得轻晴便一来,逢化不住恐花猜。丁宁莫挂桄榔去,怕损亭前称意苔。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上界尤多官府,丹成不必飞冲。回仙一岁一度,来听蓬莱松风。

威声又数中兴年,二虏行当一矢联。闻道名城得真将,故应惊羽落空弦。追锋归去雄三卫,授钺重来定十连。别酒回头便陈迹,号呶端合发初筵。

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即事辞轩冕,谁云病未能。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今日当年佛降生,当年今日不多争。若言八十还归灭,有眼分明特地盲。

芙蓉环望压波明,燕尾舟从绿处撑。待得花成红沓堕,老夫天地锦纵横。

新秋夜何爽,露下风转凄。一磬竹林外,千灯花塔西。

一别长安后,晨征便信鸡。河声入峡急,地势出关低。绿树丛垓下,青芜阔楚西。路长知不恶,随处得诗题。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邪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