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欧阳玄的《渔家傲》
拼音和注音
qī yuè dū chéng zhēng qǐ qiǎ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七月:《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都城:古指帝王“建都”、“封邑”或“称帝”之城。
乞巧: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
欧阳玄
元代史学家、文学家。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原诗
七月都城争乞巧。荷花旖旎新棚笊。
笼袖娇民儿女狡。偏相搅。穿针月下浓汝佼。
碧玉莲房和柄拗。晡时饮酒醒时卯。
淋罢麻秸秋雨饱。新凉稍。夜灯叫卖鸡头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