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

清凉不着人间暑,三伏来游九锁山。
箬底神丹末须问,平生宁有此时来。

作品评述

《大涤洞》是宋代文人顾然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大涤洞》

清凉不着人间暑,
三伏来游九锁山。
箬底神丹末须问,
平生宁有此时来。

译文:

清凉无法触及人间的酷暑,
三伏时节来到九锁山游玩。
在箬笠下面的仙丹无需多问,
一生中何曾有过这样的时刻。

诗意和赏析:

《大涤洞》这首诗词以描绘夏季的清凉和山水之美为主题。首句"清凉不着人间暑"表达了作者对夏季炎热的厌倦和对清凉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三伏来游九锁山",三伏指的是夏季的三个节气(初伏、中伏和末伏),而九锁山则是一个具体的山名,这里可能代表了一个清凉的避暑胜地。

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到了箬底神丹,箬底指的是笠帽的下面,神丹可能指的是一种仙丹或灵丹妙药。诗人说无需多问这神丹的来历,暗示着在这个清凉的避暑之地,他能够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体验,让他忘却尘世的烦恼。

最后一句"平生宁有此时来"表达了作者对这样美好时刻的珍惜和感慨。这里的"平生"指的是整个人生,作者在此刻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认为这是一种难以得到的、珍贵的体验。

整首诗词通过对清凉山水和避暑之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季的厌倦和对清凉宜人的环境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刻的珍惜和感慨,给人一种淡泊宁静、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推荐

春服初裁绮,寒衣始卸绒。花宿全慵蝶,林摇半暖风。

不惟宝剑冲斗,亦自高冠切云。令祖岂非艾子,先师莫是茅君。

莫道商山节候犀,晓来帘外半空枝。明朝落尽无蜂蝶,冷暖人情我最知。

闭户瓶梅满屋香,小楼微醉月昏黄。三更独坐犹无寐,更欲移花近枕傍。

遐想清游意欲飞,巢湖西畔碧山围。高城别后骚人到,小驿春回燕子归。壁上新诗留醉墨,庭前飞絮点征衣。穷愁忽用频惆怅,来岁而今在北扉。

冷淡不生桃李径,只将素艳伴红梅。冰清玉润檀心炯,日暮天寒翠袖回。似倚兰舟并桂楫,羞称金盏共银台。谁将六出天花种,移向人间妙夺胎。

冰溪空岁晚,苍茫雁影,浅水落寒沙。那回乘夜兴,云雪孤舟,曾访故人家。千林未绿,芳信暖、玉照霜华。共凭高,联诗唤酒,暝色夺昏鸦。堪嗟。澌鸣玉佩,山护云衣,又扁舟东下。想故园、天寒倚竹,袖薄笼纱。诗筒已是经年别,早暖律、春动香葭。愁寄远,溪边自折梅花。

危亭题竹粉,曲沼嗅荷花。数日同携酒,平明不在家。寻幽殊未极,得句总堪夸。强下西楼去,西楼倚暮霞。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生世谁令抱百忧,点黄不肯上眉头。江边风雨飘蓬箬,爱惜扁舟一夜愁。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短短青蒲浅浅沙,春风不隔水仙家。一枝未报江南信,旋琢湖水看雪花。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访古历荒城,城孤落日鸣。人琴两不见,破月高台倾。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清明寒食山头哭,到处犹传旧风俗。无家自愧百年身,有情共伤千里目。汉阳渡口柳依依,江风作花雪打衣。经旬始过道士洑,五日未离黄鹤矶。吴王庙前乌衔肉,又搅崩江作银屋。叉鱼艇子不敢行,昼傍官船愁水宿。春光忽开三月三,红桃写镜江拖蓝。烟花才下两孤北,松楸正在九华南。

翻来覆去几枰棋,靖国崇宁各一时。前日雕笼栖宿者,等间飞过蔡家池。

适楚岂吾愿,思归秋向深。故人江楼月,永夜千里心。叶落觉乡梦,鸟啼惊越吟。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达士不徇俗,翛然列仙臞。乐天得其趣,且作山泽居。牵萝北干下,石田绕吾庐。渠流引溪渌,既耕亦可渔。芳辰视庭户,嘉木春已敷。儿童识所务,争把种树书。新醅泼瓮盎,邻叟时一呼。酣歌击瓦缶,夕阳在桑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