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顾炎武的《海上行》
拼音和注音
xú fú zhì bǐ , zhǐ wáng bù lá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徐福:即徐市。
不来:不归。逸诗《狸首》的别称。因狸一名不来,故称。
顾炎武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原诗
大海天之东,其处有黄金之宫,上界帝子居其中。
欲往从之,水波雷骇。几望见之,以风为解。
徐福至彼,止王不来。
至今海上人,时见城郭高崔嵬。
鼋鼍喷沫,声如宫商。日月经之,以为光明。
或言有巨鱼,身如十洲长。
几化为龙不可当,一旦失水愁徬徨。
北冥之鲲,有耶无耶。
又言海中之枣大如瓜,枣不实,空开花。
但见鲸鱼出没,凿齿磨牙。
昔时童男女,一去不回家。
东浮大海难复难,不如归去持鱼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