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月

湖上清秋夜,扁舟泛碧波。
紫箫吹不断,无奈月明何。

作品评述

《洞庭秋月》是明代诗人黎扩的作品。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湖上的清秋夜景,诗人乘坐小船在碧波上漂浮,吹奏着紫竹箫。然而,尽管箫声悠扬,却无法与皎洁的秋月相比,诗人感到无奈。

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湖上清秋夜,
扁舟泛碧波。
紫箫吹不断,
无奈月明何。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的秋夜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清秋的夜晚,湖水波光粼粼,诗人乘坐小船在湖上漂浮,吹奏着紫竹箫。然而,尽管箫声美妙动听,却无法与高悬在天空中的明亮秋月相比。诗人感到无奈,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音乐之美与自然之美相比微不足道。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了一个静谧而凄美的夜晚景色。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扁舟泛碧波和紫箫吹奏置于月明之下,突出了月亮的明亮和高洁。紫箫吹奏的声音被月光所淹没,弱化了人类的艺术创造力与自然之美的对比。整首诗情感内敛而富于思考,暗示了人类的努力和创造力相对于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的微小性。这种无奈和自省的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见,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此外,诗中描绘的湖光山色和夜晚的宁静环境也给人以心灵的宁静和舒适感。整首诗通过简洁而精确的描写,展现了明代诗人黎扩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知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

诗词推荐

横枝十月要清诗,南国今年尔许迟。梦绕故山千叠叠,眼看新萼一枝枝。欲知影瘦香微处,未称天寒日暮时。却忆玉溪当日树,浅霜深雪总相宜。

洪府多佳致,师今欲此行。寒山连楚远,白浪浸吴平。烟雨经秋迥,霜鸿入夜鸣。到时春未暮,闲听鹧鸪声。

隔岸横州十里青,黄牛无数放春晴。船行非与牛相背,何事黄牛却倒行。

魑魅曾为伍,蓬莱近拜郎。臣心瞻北阙,家事在南荒。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驿长。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每抱怀中玉雪如,吴霜不觉点虬须。生三槐裔皆当贵,为六梅孙莫太臞。抹黛村眉惭丑怪,约黄宫额费妆涂。南园树老花零落,还许邹枚访旧无。

天地有义气,五行秋在金。风吹庭前树,亦做清商音。游子初离群,百感集一襟。谅予老冉冉,无复谣善淫。吾方用吾悟,安计他人心。

紫菂擎秋翠叶乾,骈头{左角右戢}{左角右戢}尽团乐。急难原上高飞翼,独把霜枝了岁寒。

小池绿净数游鱼,高柳蝉嘶暑气虚。露脸清真双菡萏,风标闲雅一舂锄。囊中时晒君臣药,肘后新抄和扁书。只此便为安稳处,何须林下与山居。

万里归来一小窗,利名心来不须降。虽无何子食钱万,未到潘郎雪鬓双。楼上诗狂欲骑月,晚来酒渴思吞江。从今痛饮须论日,琐琐那能问几缸。

欲曙九衢人更多,千条香烛照星河。今朝始见金吾贵,车马纵横避玉珂。

子午参同契,春秋类是谋。生前焉用学,死外别无愁。岂料犹穷健,胡为此滞留。客怀谁可比,王粲赋登楼。

知音十九在岩廊,姓字高县日月旁。视草祗今虚省署,种花聊复向河阳。困穷已甚情当察,富贵徐来味更长。梵宇仙宫最佳处,诗成数寄水云乡。

叔也过我们,往往接{上四下离}倒。惎以元亮止,终然刘伶祷。我此待鶱翔,夫合戒陵傲。惰游置耕耘,曷怨卤莽报。

百尺危楼枕水滨,风烟入眼乱纷纷。趁虚渔唱来成市,入垅田歌去作群。阁雨云深山着帽,驾潮风急浪翻云。寄言残夜明楼月,莫负胡床老使君。

兰汤晚凉。鸾钗半妆。红巾腻雪初香。擘莲房赌双。罗纨素榼。冰壶露床。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芸阁为郎一命初,桐州寄傲十年馀。魂随逝水归何处,名在新诗众不如。蹉跎江浦生华发,牢落寒原会素车。更忆八行前日到,含凄为报秣陵书。

一从鳌去波翻海,梦断蓬莱不可寻。当日五云依约处,有人掩卷自微吟。

边邑鸿声一例秋,大波平日绕山流。故人千里同明月,尽夕无言空倚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