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

一片寒光湛不流,古今谁解觅源头。
东西虽有地如掌,未许南泉闲牧牛。

作品评述

《平溪》是宋代僧人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绘了一片寒光湛然而不流动的景象,探讨了古今人们对于源头的探索,以及对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考。诗中还提到了东西两个方向的地势如掌,但南泉却不能闲散地放牛。

诗词的译文:
一片寒光湛不流,
古今谁解觅源头。
东西虽有地如掌,
未许南泉闲牧牛。

诗意与赏析:
《平溪》以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景象,即一片静止的寒光。这寒光静止不动,使人联想到时间的凝固和生命的停滞。作者通过这一景象,引发了对于源头的思考。他问道,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曾追寻过事物的起源,但谁真正解开了这个谜团呢?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东西两个方向的地势如掌的描写。这里的东西并非指地理方位,而是象征着宇宙的两个方向。作者以地如掌的形象,强调了人类对于宇宙的掌握程度。然而,尽管东西两个方向的地势似乎可掌握,诗中却提到南泉不能闲散地放牛。这里的南泉可以理解为个人的局限和束缚,无法随意放牛,表达了人们在探索宇宙及人生奥秘时的局限性和无奈感。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揭示了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之谜的探索与思考。它启示人们思考生命的真谛,对于人类在宇宙中微小而有限的位置和认知能力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平溪》通过质朴的表达,唤起人们对于源头和宇宙奥秘的思绪,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探索与思考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一鹗新收荐士书,从今价重百车渠。麒麟步舞开天上,会见含香近紫虚。

扬雄老病久思归,家在成都更向西。邂逅王孙驰驿骑,丁宁父老问耕犁。禅房何处不行乐,壁像君家有旧题。德厚不妨三世将,时平空见万夫齐。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山深云气多,拨云寻径入。但觉襟袖寒,不知浓翠湿。

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鼍鼓隘江津。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因寻岳寺荤辛断,自到王城礼数生。斜月照床新睡觉,西风半夜鹤来声。

丹青模写费毫端,此景居然两寺间,半岭松阴观鹤憩,一泓雪影照人颜。及时行乐恐无地,何进归休始买山。多谢好风吹妙语,西湖处士棹丹还。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楼头吹彻几寒梅,推枕穿衣晓帐开。蚁斗蜗争求予决,老夫身世自难裁。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在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缄题重叠语殷勤,存没交亲自此分。前月使来犹理命,今朝诗到是遗文。银钩见晚书无报,玉树埋深哭不闻。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

青琐窗深红兽暖,灯前共倒金尊。数枝梅浸玉壶春。雪明浑似晓,香重欲成云。户外马嘶催客起,席间欢意留人。从他微霰落纷纷。不妨吹酒面,归去醒余醺。

一人在朝,百人缓带。

鸳鸯未老头先白。有甚因缘难测。说破自然会得。盖为贪迷色。人还省悟溪山蓦。物外专修道德。清净神仙法则。得住蓬莱宅。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方。心知不载田舍郎,犹带开元天子红袍香。韩干写时国无事,绿树阴低春昼长。两髯执辔俨在傍,如瞻驰道黄屋张。北风扬尘燕贼狂,厩中万马归范阳。天子乘骡蜀山路,满川苜蓿为谁芳。

北都留守将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孔璋旧檄家家有,叔度新歌处处听。夷落遥知真汉相,争来屈膝看仪刑。

君恶奢华意不欢,一言从俭亦何难。但能和乐同琴瑟,未必恩情在绮纨。

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濆。

千山过尽又行脚,惭愧道人看客勤。裹得白云欲相赠,一瓯茶复白於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