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

二程十四五,即为圣人徒。
汝年已蹉跎,得无惊觉乎。

作品评述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宋代文学家陈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自身的警醒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二程十四五,即为圣人徒。
汝年已蹉跎,得无惊觉乎。

诗意:
这里的“二程”指程颐和程颢,他们是北宋时期儒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者称他们为“圣人徒”,意味着他们的学问深深影响了陈淳。接着,作者表达了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感慨,询问读者是否已经意识到时光的飞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忧虑和对自身的反省。诗中提到的“二程”是陈淳心目中的圣人,他们代表了儒家的学问和道德观念。作者以“圣人徒”来形容自己,既是对二程学问的敬仰,也是对自己学识不足的自省。

随后,作者转向提醒读者,年华已经流逝,是否已经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性。通过反问句“得无惊觉乎”,作者希望读者能够警醒,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进步和成长。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自身成长的思考,同时也是一种提醒和激励读者的警示。它通过对历史学问的敬仰和对自身的反省,呼唤人们应当珍惜时光,不断自勉,不断追求进步。

作者介绍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诗词推荐

晚行沙渚亟回头,不比人间触热流。静听双蛙池上月,知心谁似海边鸥。

痴女饥咬我,郁没一悲魂。不得收骨肉,痛哭苍烟根。

劫火不烧大士,寒泉谁荐先生。跋马与君吊古,西风落日凄清。

山僧有砚名龙尾,此石来从歙溪水。通明直可照发毛,莹滑不容安手指。案上长疑片月生,匣中自有浮云起。苍然颜色涵秋波,不学端州夸嫩紫。溪匠琢为寒瓦形,如从铜雀初飘零。只仍故状不复改,独有乱点生繁星。高闲上人妙书札,什袭藏来时一发。拂开轻雾磨烟煤,挥洒霜毫冰纸滑。

玉干百馀茎,生君此堂侧。拂帘寒雨响,拥砌深溪色。何事凤凰雏,兹焉理归翼。

众喧争去逐春游,独静谁知昧最优。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常忧任重才难了,偶得身闲乐暂偷。因此益知为郡趣,乞州仍拟乞山州。

江燕入朱合,海棠繁锦条。醉生燕玉颊,瘦聚楚宫腰。曾未分香去,尤宜著意描。谁能共吹笛,树下想前朝。

来往篙师夜唱歌,动人离思恼人多。就船欲作东皈梦,无奈溪山月色何。

炎宋肇英主,初九方潜鳞。尝因蓍蔡占,来决天地屯。庚庚大横兆,謦咳如有闻。

东风几度客京华,今日飘零天一涯。无奈刚肠欺竹叶,幸因清坐对梅花。更长不觉销银烛,寒峭从教透碧纱。语到前朝行乐处,绿杨深院是谁家。

身为百里长,家宠五诸侯。含笑听猿狖,摇鞭望斗牛。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别后南风起,相思梦岭头。

寒云惨四垂,万景浩成悲。白日不可见,青天自取欺。晚烟先夜色,宿雨借寒威。泥潦莫相涴,西风会有时。

宣尼老孙子,白祼更长身。家世谁能念,干戈独爱贫。未闻兴礼乐,还似泣麒麟。今日乘桴去,鱼龙莫恼人。

边徼无虞日,王师讨弗庭。收功夸庙算,行险毒生灵。川谷旌麾暗,风尘战血腥。寂寥归马日,目断华阳坰。

文物衣冠萃一门,如公终始见舆言。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尊。继世拜封前及后,并时当政弟连昆。汉袁杨与唐萧杜,更有清风在裔孙。

鹅儿泾口晓山横,蜻蜓港头春水生。兰亭之北是茶市,柯桥以西多橹声。

万金筑华堂,千金教新音,不知忧患场,著脚日愈深。今人喜议古,後亦将议今,使汝有子孙,闻之亦何心?邓通擅铜山,死日无一簪,未死汝勿喜,五溪多毒淫。

梅试催妆粉,兰披入梦香。迎春占北斗,受福拜东皇。

昨夜三清醮罢迟,步虚声逐翠云飞。小仙自向人间去,留得青词袖里归。

客来怕折枝揖,诏下尚扶杖观。佩吕翁一瓢易,悬季子六印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