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踏莎行

蝉韵清弦,溪横翠縠。
翩翩彩鷁帆开幅。
黄帘绛幕掩香风,当筵灿灿人如玉。
浅黛凝愁,明波转瞩。
兰情似怨临行促。
不辞寸断九回肠,殷勤更唱江南曲。

作品评述

《江南曲/踏莎行》作品评述:《江南曲/踏莎行》出自 le_cha诗词大全

作者介绍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谋身学业愧渊云,急退还惭谷口真。可是有生同冗长,真成无补费精神。抽簪早觉宏图远,侧席时闻妙语新。共道徵君似颜子,升堂今日见诗人。

昨夜从香社,辞君出薜萝。晚来巾舄上,已觉俗尘多。远路萦芳草,遥空共白波。南朝在天末,此去重经过。

眼中有此妖娆色。花中无此风流客。一月一番新。一年都是春。盈盈花上月。几度圆还缺。不去卷金荷。奈渠花月何。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独卧不成寝,苍然想谢公。

率陀天上翻筋斗,酆毕罗都汩{左石右仑}眠。醉后归来明月夜,笙歌引入画堂前。

秀江亭上驻吟怀,苔藓轩窗四面开。潮怒挟风吹海立,櫨声摇月下天来。浮沤世事等出没,泛梗羁人几去回。待写篇诗纪游迹,路迢不奈马频催。

天为西南分八使,更分四道蕃臣。争如齿宿彩衣新。亲年开百岁,又见子生孙。一度平反供一笑,无边桃李皆春。便归天上极恩荣。为君图寿母,去年曾以寿母图为献。更看太夫人。

徽音孔昭,宝傅斯刻。金昭玉粹,有烨斯册。载祈载祝,以燕以翼。福之万年,兴宋无极。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尚可以斧斤,伐之

寒风夜傍梁园积,花雪晨临宋殿飞。歌俪阳春争度曲,月承宵幌竞通辉。五车洛邑延神牌,八骏黄台罢猎围。今日云章昭美应,眇观千载事还稀。

臞翁活计未全迂,老骥新生汗血驹。攀桂肯输郎罢否,分梨还让阿兄无。应陈俎豆为嬉戏,想见诗书补抹涂。报与厨人多酿酒,王家例合有三珠。

老眼元多泪,春风见此行。又为贫贱别,更觉急难情。斗食吾堪老,词场尔向荣。未须怜野鹜,家法付宣城。

几扣吟窗多不遇,识君虽久会君稀。近闻行李担书去,添得明珠伴剑归。开瓮酒香春绕屋,倚栏人醉月侵衣。野夫别有观心法,不在深山独掩扉。

送春迎夏未闻雷,日日斜风细雨来。不是故人能裹饭,柴门虽设为谁开?

周历革元命,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古。

爱水移居宅,行藏岂但迂。若非风月管,枉伴竹松臞。野服常宽带,芒鞋亦断絇。请君看此老,堪作贵人无。

滕六附暄堕寒力,六花未办天机织。篱菊老尽兰始芽,凌婆仙子方踵息。水边亭亭逢玉人,照眼缟衣如旧识。冰霜相与厉贞操,蜂蝶那能犯庄色。听渠吹笛作商声,正音满地出金石。菊坡为索孤山诗,好句新从座中得。二君联璧如长城,笑整云梯再攻墨。

剩喜秋风起,空庭老树间。夜凉瞻北斗,晨爽对南山。□□黄花近,今年白羽閒。未妨缺耕敛,尚觉老躯顽。

十年谁遣不宁侯,麇奔鸟散十七州。余州蹙蹙能几许,史君今作载酒游。诸公饮儁已濡首,眼前百事不挂口。震风凌雨揭却屋,左蟹右杯犹在手。史君千骑行清秋,岂为杯酒馋涎流。绸缪牖户既云晚,梦魂不到花绕楼。乖逢聚散古来有,而我此时持此酒。河梁竚立不知还,插颔青丝半成叟。

降龙钵,解虎锡,也是如来随事立。显权就实化众生,究竟皆从定慧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