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巡检

佛法从来付宰臣,今朝已遇大心人。
透明幻住超生灭,鉴物无私佑圣庭。

作品评述

《与王巡检》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佛法从来付宰臣,
今朝已遇大心人。
透明幻住超生灭,
鉴物无私佑圣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印肃对王巡检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诗人认为佛法一直以来都是传承给宰臣们的,而今天他终于遇到了一位具有伟大心胸的人,王巡检。这位王巡检有着清晰透明的智慧,能够洞察超越生死的真相。他对世间万物的观察不带私心,而且他的存在保佑着圣庭的安宁和祥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王巡检的赞美,展示了释印肃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王巡检的钦佩之情。诗人首先强调佛法一直以来都是传承给宰臣们的,这显示了佛教对于社会政治的影响和重要性。接着,诗人用“今朝已遇大心人”来形容王巡检,强调他的心胸宽广和高尚品质。诗中的“透明幻住超生灭”表达了王巡检具有超越生死的智慧和洞察力,他能够看透世间万物的幻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最后一句“鉴物无私佑圣庭”揭示了王巡检无私观察万物的品质,并认为他的存在是对圣庭的保佑,使得圣庭充满祥和和安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赞美的口吻表达了释印肃对王巡检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佛法的价值和智慧的力量。通过对王巡检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高尚品质和无私智慧的崇敬,并强调了这种品质对社会和圣庭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混不得,类不齐,六爻宛转见重离。夜深下视千山白,不是其中人不知。

仙桂曾攀第一枝,薄游湘水阻佳期。皋桥已失齐眉愿,萧寺行逢落发师。废苑露寒兰寂寞,丹山云断凤参差。闻公已有平生约,谢绝女萝依兔丝。

江左欣初见,倾输便豁然。挽留尝一粥,契阔已三年。老去无新得,书来每自鞭。幽明虽永绝,凛若在吾前。

愚溪草圣祖钟王,宰木今伤叶屡黄。何处卷藏云满纸,唯君护惜锦成囊。不聆洒翰音声入,欲认惊龙气焰长。一见自消饥渴念,天厨珍味不须尝。

漏泄春光有阿亨,一双诗眼太乖生。草根未响渠先觉,不待黄鹂第一声。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皇皇灵眷,穆穆神心。暂动凝质,还归积阴。功玄枢纽,理寂高深。衔恩佩德,耸志翘襟。

我方东南,我日朱明。爰因其时,鼎以刚名。粢盛既声,牲牲既盈。佑我皇家,巽令风行。

万水千山厌问津,芭蕉林里自观身。邻田鸡黍留熊也,风雨关河走阿秦。鸿雁池边照双影,脊令原上忆三人。年年献寿须欢喜,白发黄花映角巾。

高亭新建碍烟霞,暮景能留是可嘉。最近赏春来往路,游人应问是谁家。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气血扶舆梦幻身,用多补少不调匀。如今滴水滴冻客,便是贪花贪酒人。发白容衰争早晚,官荣家富费精神。空花若争揩摩尽,方识人间一笑春。

仓黄禁陌放飞戈,南去我稀北去多。自古胡沙埋皓齿,不堪重唱蓬蓬歌。

几欲扁舟载雪来,可人风月相逢莱,因思渭北吟春树,消得江南寄早梅。应接山川公事省,主盟觞咏旷怀开。何当身与浮云似,朝暮飘飘往又回。

理侯人之父,亦复兼母慈。束吏如顽奴,煦民犹婴儿。闯门无杂宾,铃下生蛛丝。内闻读书声,日晏忘晨炊。上马出署事,坐看棠阴移。人静报休衙,闭阁方退思。廷中相戒言,慎勿干以私。但祝公百岁,长为良吏师。公言抚字劳,良吏安可为。方当上印绶,自与赤松期。

傍岸参差筑小亭,山深树暗水泠泠。此间应有神仙语,先向图中试一听。

曲沼朱阑,缭墙翠竹晴昼。金万缕、摇摇风柳。还是燕子归时,花信来后。看淡净洗妆态,梅样瘦。春初透。尽日明窗相守。闲共我焚香,伴伊刺绣。睡眼腾腾,今朝早是病酒。那堪更、困人时候。

峄阳浑璞凯风心,此是姚虞膝上琴。我有全琴元不斲,时携枕簟卧清阴。

麻姑此地炼神丹,寂寞烟霞古灶残。一自仙娥归碧落,几年春雨洗红兰。帆飞震泽秋江远,雨过陵阳晚树寒。山顶白云千万片,时闻鸾鹤下仙坛。

滴滴琼英发翠绡。江梅标韵木香娇。乍凉时候漏声遥。欲绾鬓丝妆未了,半回身分曲初招。霓裳依约梦魂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