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书事十三首

饭了从容古寺前,杖藜闲倚听清泉。
因看一则邻僧话,揽却老夫中夜眠。

作品评述

《天台书事十三首》是宋代曹勋创作的一组诗词作品。以下是对该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饭了从容古寺前,
杖藜闲倚听清泉。
因看一则邻僧话,
揽却老夫中夜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天台山古寺前的闲适境界。诗人从容地进餐完毕后,来到古寺前,手持拐杖,背着藜杖,静静地倚在一旁,聆听着悦耳的清泉声。

接下来,诗人因为听到了一个邻近的僧人的谈话,引发了他的思考。这则邻僧的话语或许是关于佛法、人生哲理或禅宗修行的内容,使得诗人深感启发。他被那个话题所吸引,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加深了他对生命和世界的思索。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思考的过程中,将白天的安寝揽却一旁,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深夜,无法入眠。这种对思考和探索的投入,使他不再困扰于夜晚的安眠,而是把时间用在了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在古寺前的闲适景象,以及他在听到邻僧谈话后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对禅宗修行的热爱。它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与思索中寻找内心平静和智慧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佛教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关注和崇尚。

诗词推荐

千古江山一览间,老瞒於此胆曾寒。凭高要起乘风志,肯把闲情作鸭栏。

朱栏明媚照横塘,芳树交加枕短墙。传得东君深意态,梁成西蜀好风光。破红枝上仍施粉,繁翠阴上旋扑香。应为无诗怨工部,至今含露作啼妆。

玉文山后灵岩寺,四百年来选佛场。满地白云关不住,石泉流出落花香。

送闰师之长安谢紫衣。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野色摇春麦正肥,烟村闲寂往还稀。未多桑盖簪初浴,更小茅茨燕次飞。行市绿蛆花泼眼,卧依黄犊草侵衣。数声桐角归来晚,杨柳移阴月半扉。

三春花发惟桍树,二月莺啼是老鸦。

青荧灯火照深更,逐客舟航冷似冰。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

鹤发仙人年德尊,大贤之后更多闻。风流异日窥前辈,议论班班总不群。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觉後难重睡,醉余还独醒。东窗不肯白,挑尽一灯青。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閒庭伴夜郎。自把玉簪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如闻墨潘氏,一派传婢子。世上多徇名,我曹宁贵耳。公其品题之,为我致窗几。定知青出蓝,未信橘为枳。升堂与入室,亦喻接花理。又如淮王仙,鸡犬悉飞逝。况兹薪水供,得法信有是。我书初不工,为诗长费纸。笔墨倘精妙,尚可令予起。誓将扫灶煤,顿顿烧寒苇。度日有不烦,扫煤

涉世形容悴,违时嗜如偏。偶犹身未死,岂为己无眠。道丧文趋刻,谈高学类禅。申生真毙犬,望帝竟啼鹃。

池塘春色归,波水已极目。凫雁稍下来,垂杨舞新绿。登临不惮远,枉径入重复。已见数种花,参差隔修竹。非特野兴长,彩翠动华屋。沁园天下名,鲁馆当年筑。百年犹盛丽,风景冠辇毂。当时手种植,仰视皆乔木。主人况仁贤。客至初不速。跻攀脚力尽,更酌以醽渌。左右列图书,南北

无边春色。试从汉谕堂边觅。儿前上寿孙扶掖。九十娘娘,身是五朝客。眼前富贵浑闲历。个中真乐天然的。儿孙强劝持余沥。娘道休休,明日儿生日。(堂名汉谕)

折叶每安心,连环非所计。感君扁舟返,念我一廛废。怀思乐全老,畴昔忘言契。丹砂傥已成,白首愿终惠。

数间茅屋久蹉跎,四见秋风入薜萝。北棹偶然追雁羽,南公谁复伴渔蓑。三年贾傅惊吾老,九岁刘郎愧尔多。此去仍家江海上,不妨一叶弄清波。

五杂组,刺绣窠。往复还,织锦梭。不得已,戍交河。

木剪空山瘦,西风扫落黄。荷残簪失盖,菊老饼还香。诗尽情尤阔,愁多夜更长。闷怀无处著,随雁落潇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