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二首

南山云起北山云,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望众僧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作品评述

《偈颂七十二首》是宋代释祖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南山与北山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上界的钟声和下界的共同感知。作者通过远望众僧行持戒之处,描绘了天香桂子纷纷飘落的美景。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南山云起北山云,
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望众僧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中文译文:
南山上升起云雾,北山也笼罩在云雾之中,
上界的钟声可以在下界听到。
远望众多僧侣修行之处,
天香的桂子纷纷飘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宗教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修行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南山与北山的云雾,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云雾的升腾和笼罩,使得山脉显得更加神秘而壮丽。作者通过这样的描绘,暗示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宛如云雾般普及到南山和北山,超越了物质世界的界限。

诗中提到的上界钟声和下界的感知,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上界的钟声能够传达到下界,这象征着佛法的普及和佛教教义的传播。佛教的教义和精神不受局限于特定地域或界限,而是可以在各个层面和境界中被感知和领悟。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众多僧侣修行的场景,天香的桂子纷纷飘落。这里,天香桂子的形象象征着佛法的美好和祥和。这些桂子的飘落,表达了佛法的普世价值和普渡众生的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佛教意象的融入,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崇敬和景仰之情。它展示了佛法的博大精深、超越时空的力量,以及佛教教义的普及和普渡众生的愿景。

诗词推荐

长安回首空云雾。春梦觉来无觅处。冷烟寒雨又黄昏,数尽一堤杨柳树。楚山照眼青无数。淮口潮生催晓渡,西风吹面立苍茫,欲寄此情无雁去。

独有天公造化神,酿成珍卉吐来真。百般娇态生成种,一味秾香恼杀人。金缕尽容歌白日,紫丝曾为障红尘。若教青帝堪通赂,万斛明珠定买春。

云色垂轩泼墨深,夜闻萧瑟振枯林。自怜一榻清凉意,想见千畦餍饫心。共道苏天私此泽,后来商旱更谁霖。公归还记田田业,坐看荷珠自劝斟。

君家旧淮水,水上到扬州。海树青官舍,江云黑郡楼。东南随去鸟,人吏待行舟。为报吾兄道,如今已白头。

路遥无去伴,山叠有啼猿。

珍重江南好事家,老将种莳作生涯。似怜寂寞书斋里,折赠盈篮栗玉花。

陶唐名臣有朱虎,揖逊夔夷尊文祖。后来杰出汉云孙,折槛当时谁敢侮。煌煌圣代见斯人,凛凛遗风振千古。乘牛不数鲁家侠,衣锦何妨买臣窭。十年牢落困胶庠,五斗栖迟尚环堵。唯馀豪气自不除,倾盖向人肝胆吐。忽然结束事片鞍,轩轩气色浮眉宇。谓予倚门亲久待,况复枫宸拜明主。

爱竹君家有子猷,黄花君复向人求。不妨官事兼幽事,应笑侬归两过秋。

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高处朵稀难避日,动时枝弱易为风。堪将乱蕊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不待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

黄河走东溟,不知几万里。奔腾鼓风雷,势欲卷厚地。百川随呼吸,浑浑失气类。正德不可乱,横绝见清济。诡士富纵横,机辩回天地。观其投说时,揣摩探人意。高论未能窥,茫然何所试。仿佛一隙开,汹涌惊涛起。阴阖拒其恶,阳开示其喜。危冠揖时君,担簦擅国势。六印黄金多,双璧

村落家家有浊醪,青旗招客解祗禂。春风似补林塘破,野水遥连草树高。寄食舟车随处弊,行歌天地此身劳。迟回自负平生意,岂是明时惜一毛。

金支烨烨映宣宫,致福诚由上德崇。九庙灵光流自远,七明嘉种感潜通。瑞图丹采终难状,药谱神功未易通。更览诸公赓和句,方知汉祀曲非工。

天与之形,月皎河横。地与之仪,山高水低。华灯连有据,桃李默成蹊。十方三世混不得,万像森罗类莫齐。

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芬敷浅浅红。车马不临谁见赏,可怜亦解度春度。

一片长安月,清光两地盈。悬知千里客,不尽故乡情。窗竹写秋影,村砧捣夜声。空闺愁不寐,自语对灯檠。

群山总入玉壶中,只有沧波映远空。独钓寒江晚来雪,凭谁画我作渔翁。

密下斜飞片片愁,不堪飘泊向西州。思家对雪诚何味,只与群山斗白头。

深知不作昌时瑞,成茧那能效野蚕。世态如云从自薄,交情若水定非甘。最怜炊黍张生约,勿笑分财管仲贪。欲结他年渔钓友,江湖舍我复谁堪。

花萼相承二月时,深红浅紫总皆宜。好春安得长为主,落叶那能再上枝。灿漫不因晴日丽,披离非为晚风吹。世间荣耀霎时事,误尺世人人不知。

粳粒微红愧食珍,蒋芽初白喜尝新。摩挲便腹无忧责,我是人间得计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