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过汶溪义塾承萧国录有诗谨用奉答

汶溪新制小茅堂,也种山楸间水杨。
舍近鸡豚还共食,春来鱼鸟自相忘。
松阴客去书连屋,花底莺啼酒满床。
却忆东华联辔出,午门霜月漏声长。

作品评述

《秋日过汶溪义塾承萧国录有诗谨用奉答》是明代刘崧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汶溪新制小茅堂,
也种山楸间水杨。
舍近鸡豚还共食,
春来鱼鸟自相忘。

松阴客去书连屋,
花底莺啼酒满床。
却忆东华联辔出,
午门霜月漏声长。

译文:
秋天来到汶溪义塾,新建了一座小茅堂,
茅堂旁边种植了山楸和水杨。
离家近的人们一起吃鸡肉和猪肉,
到了春天,鱼和鸟却自顾自地忘记了彼此。

松树的阴影下,客人已经离去,书信连着屋子,
花朵下,黄莺在啼叫,床上满是酒。
我却回忆起从东华山出发的时候,
正午的宫门处,霜月的声音长久地流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刘崧在汶溪义塾度过的秋日景象。他描述了汶溪小茅堂旁的山楸和水杨树,以及人们共同的饮食生活。然而,随着春天的来临,自然界中的鱼和鸟却各自忘记了彼此。接着,诗人描述了离别后的情景,松树的阴影下书信仍然连在屋子里,花朵间黄莺在啼叫,床上满是酒。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从东华山出发的经历,在正午的宫门处,他听到了霜月的长久流淌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展现了汶溪义塾的秋日景色和校园生活的一些细节。通过描绘山楸和水杨树的种植、人们的共同食宿,以及春天鱼鸟各自忘却的情景,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变迁。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离别后的情景,将诗词的情感推向了更深的层面,他回忆起自己从东华山出发的经历,并通过午门霜月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自然和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光阴的流转,展示了明代文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推荐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吏隐先寻一着高,尽输酒圣与诗豪。君方无事同犀首,我纵有官如马曹。把似啜茶看孟子,何如痛饮读离骚。胸中磊落浇三碗,倩得麻姑痒处搔。

登台望秋月,秋月光陆离。晻映西南楼,徘徊东北墀。凝华夺班扇,流辉鉴阮帷。三五晕尚圆,二八形已亏。爰有蓬鬓人,长怀桂殿思。辽城记吟咏,西园忆追随。愿以薄暮景,承君清夜晖。

不觉春过半,开花始见桃。年光双鸟翼,世事一鸿毛。有兴抚清景,将愁付浊醪。家林应烂漫,南望首空搔。

霜天如洗月鲜明,少醉街南取次行。闲听梅花引吹彻,满楼槌鼓报初更。

稽山自与岐山别,何事连年鸑鷟飞。百辟商量旧相入,九天祗候老臣归。平湖晚泛窥清镜,高阁晨开扫翠微。今日看书最惆怅,为闻梅雨损朝衣。

流水长烟何缥缈。诘□□□,□逗渔舟小。夹岸桃花烂□□。□□□□□□□。萧闲村落田畴好。避地移家,□□□□□。□□殷勤送归棹。闲边勿为他人道。

晴烟漠漠日晖晖。天际远山低。槛外碧芜千里,坐来目送鸥飞。诗笺谈尘,珠盘落落,玉屑霏霏。更把登临余兴,翻成白雪歌词。

乱草窠中,打成一片。坐卧寂然,真机顿现。

东风晓出凤凰城,烟棹悠悠春水平。征雁北归乡有思,大江东去世无情。渡人来往青山在,霸业兴亡白鸟惊。惆怅鲸吞心未死,至今朝暮逐潮生。

绿遍长安树,春归空隔年。愁多落花地,情远倚楼天。河汉昆仑外,苍龙北极天。老知玄有味,羞更赋神仙。

遥天孤雁泣离群,叠叠秋山更莫云。孤雁足添迁客恨,相逢赖有小冯君。

虽沉璧马计安施,倏忽桑田就渺瀰。说与神通君看取,潮头不到艮山祠。

同在洛阳时,交游尽豪杰。倏忽三十年,浮沈渐磨灭。惟余一二人,或位冠夔禼。我今在若亡,似竹空有节。人皆欲吹置,老硬不可截。君自缑山来,别我不畏热。言作潞从事,家贫禄仕切。六月上太行,辛勤非计拙。天当气候凉,清风自骚屑。虽云数日劳,斗与炎蒸绝。君本公王孙,才行

卧龙山下鹿门居,消得幽人一草庐。更有胜如诸葛处,稻花香里看芙蕖。

维舟若许暂从容,送过重江不厌重。霜简别来今始见,雪山归去又难逢。

城上危栏徙倚频,由来荆楚岁时新。寒塘酒帜能留客,晴坞梅花解笑人。客雁参差仍向渚,贪鱼拨剌不容缗。凭高更尽三吹角,坐见霞霏仄半轮。

一种端溪石,下岩滋别源。千金腾有翼,尺璧走非跟。自顾婆娑质,适堪椎钝根。终焉老茅屋,已矣献金门。

西湖创置自房公,心匠纵横造化同。见说凤池推独步,高名何事滞川中。

月为精彩雪为肤,翠盖迎风漾绿珠。我欲褰裳赊一顾,能回玉面向人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