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送曲山人之衡州
白石先生眉发光,
已分甜雪饮红浆。
衣巾半染烟霞气,
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
衡山碧色映朝阳。
千年城郭如相问,
华表峨峨有夜霜。
译文:
白石先生眉发闪烁光辉,
已分得甜美的雪和红浆。
衣巾被烟霞的气息染成了一半,
语笑中弥漫着药草的香气。
茅草覆盖的洞里传来玉器般的声音,
衡山的碧色映照着朝阳。
千年的城郭仿佛在相问,
华表高耸,上面已有夜霜凝结。
诗意:
这首诗是司空曙写给曲山人的送别之作。曲山人是白石先生的别号,他被赞美为有才学、品德高尚的人物。
诗中以形容词来描绘白石先生的风采,他眉发闪烁光辉,已分得甜雪和红浆,沐浴在烟霞气息中。他的语言与笑声中弥漫着药草的香气,使人感到安定和舒适。
诗人将白石先生与衡山景色相映成趣。白石先生住在茅草覆盖的洞里,洞中传来流淌着玉器般的清脆声音。衡山的碧色映照着朝阳,景色美丽宜人。
整首诗给人以宁静与安详的感觉,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白石先生的赞赏和对衡州衡山的喜爱之情。
赏析:
《送曲山人之衡州》是一首赞美曲山人和衡州的诗。诗中通过描写曲山人的气质和衡山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
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美感和意境。例如,将眉发闪烁光辉形容为“眉发光”,将洞中传来的声音比喻为“玉声”,让读者产生了视觉和听觉上的联想。
诗中还融入了道家对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如将白石先生住在茅洞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传递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整首诗以平淡中见真情,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纯净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