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

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作品评述

《和陶杂诗十一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写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年岁已经过去,难以琢磨其中的奥妙,我将这些感悟表达在纸端上。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常常担心自己过于悲叹,不能像古代传世的伟人那样远离尘世。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亲朋好友再三劝解我,让我放下顾虑,尽情享受繁华世界的欢愉。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虚假的名誉并不是我所追求的,真正的美味应该被懂得欣赏的人所品味。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我心中没有特定的所思所想,怎能观察世间万物的关联和变幻。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已经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又何必再叹息,旧时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言谈已经改变。

这首诗词以自省的口吻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年岁流逝和自己的境遇的感慨,同时对虚名和名利的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苏轼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滋味不在于追逐虚假的名誉和功利,而是在于真正理解和领悟世界的美妙之处。他思考人生的意义,认为个体的思绪和世间的缘起是息息相关的,而他自己则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受外界因果的束缚。最后,他表示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无需再过多的叹息,言谈已经改变,新的篇章正在书写。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洞悉,同时流露出一种豁达和超脱的情怀。通过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他表达了对名利和物质享受的超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美感。诗词中的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数树远烟藏枣栗,半村疏雨下牛羊。诗人过眼助成句,吟罢不知归路长。

不为名缰浪出山,朱门桃李恐兰珊。师寻湖胸怀阔跨,道满乾坤耳目宽。水驿已终三楚尾,天阍犹向五云端。登楼便欲骑黄鹤,乞与书生换骨丹。

偶归塞马应何定,粒食鹪鹩颇自安。云压楚山春后雪,风吹襄水坐来寒。诗豪已分材难强,酒圣还谙量未宽。赖有佳宾堪下榻,且将清话对檀栾。

洛阳一别梨花新,黄鸟飞飞逢故人。携手当年共为乐,无惊蕙草惜残春。

苍面黄须过壮时,欲投闲去两难期。人生自是无根物,南北东西任所之。

天宝乱已定,河坝兵更多。故城埋白骨,遗俗喜长戈。卧兽常思肉,奔鲸不受罗。纵横竟安在,唯见冢嵯峨。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传破钵盂,连累周家女。无地著浑身空惆怅,丛林难免无根谤。

老退何曾说著官。今朝放罪上恩宽。便支香火真侍俸,更缀文书旧殿班。扶病脚,洗衰颜。快从老病借衣冠。此身忘世浑容易,使世相忘却自难。

千寻挂云阙,十顷含风湾。开门弄清泚,照见双铜钚。池台半禾黍,桃李余榛菅。无人肯回首,日暮车班班。史君非世人,心与古佛闲。时邀声利客,来洗尘埃颜。新亭在东阜,飞宇临通阛。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烟鬟。孤云抱商丘,芳草连杏山。俯仰尽法界,逍遥寄人寰。亭亭妙高峰,了了

池水初生盖玉沙,雨余碧草卧堤斜。日摇波影缠桥柱,绣出栾枝遍地花。

桃李风多日欲阴,百劳飞处落花深。贫居静久难逢信,知隔春山不可寻。

离乱身偶在,窜迹任浮沉。虎暴荒居迥,萤孤黑夜深。

贡部抡才选,高风素所钦。方闻二道策,献纳百官箴。荣滞登台晚,周爰注意深。有时无命叹,遗恨古犹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德隆位尊,礼厚文缛。乃篆斯金,乃镂斯玉。群公盈门,执事有肃。顾言保之,永镇坤轴。

枕书午睡正朦胧,云翠风凉透葛中。唤醒一床蝴蝶梦,虬鸦声在隔楼东。

荒岸烧未死,白云痴不动。极目无人行,浪打取鱼笼。

云木汤胸起,郁峨一峰危。上有路千折,縺缕如萦丝。是为麻线堆,厥险天下稀。逼仄容半足,颠坠宁复稽。腾猱尚愁苦,游子将安之?浮屠德宝者,悲智绪等慈。随山刊古木,寻壑得长矶。舆梁捷飞度,布石绵阶梯。自从新路改,重趼无斋咨。县有孙少府,琬琰劖文词。勿云此事小,惟有

书生作吏从朱墨,官事纷纷何日息。不堪雁鹜对敲朴,宁解诗书伴松竹。太丘退食何萧然,笔研不落尘埃边。前岁读书山水县,今年二友来通川。料君捧诏还朝日,老盖寒梢应的皪。此时留与后人看,要使清风继前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