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台
广陵散成不忍传,渊明援琴葛为弦。
乃知此乐潜圣贤,直与天地通其玄。
我兄能琴人所先,我非知音知自然。
或闻一曲山月前,轻扬如坐春水船。
逆随河源上青天,口胶不语生醴泉。
鼓舞和气如陶埏,至乐默默坐忘年。
作品评述
《琴台》是宋代李廌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琴为主题,通过琴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琴音的赞美和对音乐的追求。作者首先提到了广陵散,这是一种琴曲,深感这种音乐的价值超越了个人,具有超越凡俗的意义。接着,作者提到渊明,他是古代的音乐家,用葛弦演奏琴曲,暗示琴曲的音乐之美来自于内心的悟性。作者认为只有圣贤才能领会到这种音乐的深奥之处,与天地相通,把握其中的玄妙。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渴望和对琴艺的追求。他提到自己的兄弟是琴艺出众的人,而自己却只是平庸之辈,缺乏真正的知音。然而,他曾听闻一曲山月之音,如同坐在春水船上,轻扬悠扬,使人心旷神怡。他希望能够逆流而上,追随河源,直至青天,心灵得到滋养,但他的口舌却无法表达这种境界,只能在内心沉浸其中。最后,他形容自己的心情如同坐在陶埏上,鼓舞着气息,进入至乐的状态,安静地坐忘时光的流转。
赏析:
《琴台》以琴音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琴艺的追求。通过对广陵散和渊明的提及,作者探讨了音乐的内涵与境界,认为只有圣贤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玄妙。诗中的山月之音给人以美好的联想,仿佛坐在春水船上,心灵得到洗涤和滋养。作者的追求并不仅限于琴艺的技巧,更注重内心的和谐和超越凡俗的境界。最后,他将自己的心境比作坐在陶埏上,鼓舞着气息,达到了至乐境地,与时光的流转相忘一体。
整首诗词通过对琴音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和对琴艺的追求。诗中表达的追求境界的愿望和对内心和谐的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思想特点,也反映出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超越凡俗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