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姚舍人二首

披起绵衣换葛裘,不禁时序去悠悠。
吴江枫老萧萧下,紫塞鸿归点点秋。
几幅蛮笺诗状景,一声羌笛客凭棂。
羁怀正此无聊奈,细雨檐花分外愁。

作品评述

《次姚舍人二首》是杨公远创作的宋代诗词之一。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披起绵衣换葛裘,
不禁时序去悠悠。
吴江枫老萧萧下,
紫塞鸿归点点秋。
几幅蛮笺诗状景,
一声羌笛客凭棂。
羁怀正此无聊奈,
细雨檐花分外愁。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和无聊的心情。诗人脱下薄衣,换上厚实的葛裘,昭示着秋天的临近。时间匆匆流逝,岁月悠悠,不禁让人感叹光阴的短暂。吴江的枫树已经老去,萧萧的秋叶飘落下来,紫色的塞外草原上,候鸟点点归来,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诗中还描绘了一些山水景色,展示了蛮族的特色,以及一位客人倚在窗棂上吹奏羌笛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无聊的心情。诗人运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在描述吴江的枫叶凋零和紫塞的候鸟归来时,给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感觉。蛮笺和羌笛的描绘,则增添了一种异域情调和神秘感。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细雨檐花分外愁的描写,更加凸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痛苦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诗意,给人一种宁静而忧伤的感受。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月影黄昏后,诗天眼界宽。野香寻得见,石背一枝兰。

此君无媚色,耿耿合予衷。外直形容瘦,中虚忿慾空。炎凉多变熊,潇潇独清风。幸免斧斤患,苍然保令终。

千里陵阳同陕服,凿门胙土寄亲贤。曙烟已别黄金殿,晚照重登白玉筵。江上浮光宜雨后,郡中远岫列窗前。天心待报期年政,留与工师播管弦。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院落秋深数菊丛,缘花错莫两三蜂。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

幅巾云麓。笑人生瓮等,何时是足。莫道年来无好处,第一秫田新熟。孙息乘鸾,大儿荐鹗,翁已恩袍绿。笑谭戎幕,仅教岳也碌碌。是则江南江北,月明飞梦,认得溪桥屋。多少睡乡闲日月,不老柯山棋局。唱个曲儿,吃些酒子,检点茅檐竹。问梅开未,一枝初破寒玉。

公干当年子建亲,景文今代大苏宾。绝知将种仍诗种,不放骚人与外人。

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甿.

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中兴事

初珥金貂谒紫皇,僊班最近玉炉香。为怜未惯层霄冷,独赐流霞九酝觞。

莱子杯盘别样香,春浮亲面日相羊。老夫底幸沾馀沥,却笑无鱼客孟尝。

试问今宵涧底声,何如三叹有余音。堂中衲子还知否,月白风清底处寻。

八月微凉生枕簟。金盘露洗秋光淡。池上月华开宝鉴。波潋滟。故人千里应凭槛。蝉树无情风苒苒。燕归碧海珠帘掩。沈臂昌霜潘鬓减。愁黯黯。年年此夕多悲感。

常嗟外族弟兄稀,转觉心孤是送归。醉掩壶觞人有泪,梦惊波浪日无辉。烹鱼绿岸烟浮草,摘橘青溪露湿衣。闻说江楼长卷幔,几回风起望胡威。

万松护岭与天齐,中有真人旧隐栖。井冷尚留丹汞暖,坛高近拜斗星低。回思汉室成惆怅,浪费今人为品题。我欲从之无路去,同升不似许仙鸡。

夜半沾衣露气浓,茂林迥岸月髼忪。无人不道长安住,却似乱山烟翠中。

玉笥萧高士,超然物外姿。能弹广陵操,会作豫章诗。紫府非无分,丹房未有基。西山多隐者,何必远求师。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倦游愈觉世途艰,远矣淳风未易还。车去出门多异辙,尘来眯目失前山。差殊只在毫釐际,迷复都来反覆间。珍重先生相指似,忙中自有本来闲。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