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铅山石井

抱石寒泉涌帝青,净涵窟宅驻鲵鲸。
谁知润物功无尽,只见岩腰鉴样平。

作品评述

《过铅山石井》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抱石寒泉涌帝青,
净涵窟宅驻鲵鲸。
谁知润物功无尽,
只见岩腰鉴样平。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石井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妙和物质世界的赞美之情。诗人观察到井中的泉水清澈而寒冷,仿佛泉水是由天帝亲自注入的。在井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停留着鲵鲸。诗人感叹泉水的润泽之力是无穷尽的,而巨石的表面如镜子一般平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具体的自然景观,展示了李弥逊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美感的把握。诗中的铅山石井被赋予了神奇的色彩,泉水和巨石似乎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美丽。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界润泽之力的敬畏和赞叹,同时也透露出对物质世界的细腻感受。整首诗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野之中,亲自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郡政只今多暇日,名园欲到指苍茫。能诗有客怜侯喜,好士惟公繼郑庄。促膝未妨渑似酒,转头当复玉为堂。联金缀玉真吾事,剩刻坚珉表士乡。

倒泻银河洗肺肝,初传冰句落人间。吾州谁继龙溪老,内相宁论豹尾斑。汲冢以来书尽读,商盘而上笔追还。岂无名字藏金匮,只与君王丐一閒。

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也与史君同快意,卧听鼓角大江边。

大蓬有奇气,人物见李侯。迥然谢凡质,霜鹘摩清秋。诏书相续来,去去蹑瀛洲。汲直在汉庭,可寝淮南谋。

山泉酿出苦醅硬,野蔓生来酸子圆。此味不投甜世界,遣教参透石翁禅。

东篱残菊未成尘,所见悠然意尚真。玉瓒常闻歌旱麓,白颠何得赋车邻。欲遵饭颗山头路,合问深明合里人。赖是吾徒不全弱,能来尔汝话酸辛。

佩{蝶虫换角}趋跄政妙年,阶庭兰玉固天然。人间百世皆由学,惟有读书如子贤。

缥缈仙山五色云,玉真飞佩度氤氲。不应名字题仙籍,犹著唐家旧赐裙。

未悟雄冠死结缨,昂然对峙只徒争。山头化作千年石,盛气飞憍不再萌。

陇麦枯时雪意浓,可堪新日已曈。因循度腊无三白,孤负明年饱二红。

倚杖立亭皋,寒威向晓豪。雪乾山色老,风烈树声高。残日千鸦舞,孤云一雁号。自然成感物,不觉首重搔。

德名三后并,母道两朝尊。勇决高千古,危疑定一言。先期还政事,隆礼改山园。哀挽西郊道,云愁昼亦昏。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黄茅连远近,不见一人行。信步未知险,回头方可惊。路由高顶过,云在半腰生。落日无栖止,飘飘自问程。

久客幽燕怀故里。野鹤孤云,笑我京尘底。郑重佳宾劳玉趾。清谈娓娓消愁思。细雨斜风聊尔耳。病怯轻寒,莫卷疏帘起。燕燕于飞应有喜。

瀛洲见海色,潮来如风雨。初日照寒涛,春声在孤屿。飞帆落镜中,望入桃花去。

瑶台梦断敲门竹,凤蹬温泉新出浴。侍儿扶起娇不禁,蝉翼红绡影红玉。晚蝉声里追新凉,藕腕轻拖龙巾长。留仙裙舞风力软,不知何处荷花香。

孤踪逐浪萍,几度过临平。人语水相应,帆移山倒行。鹭飞秋屿冷,虹饮晚川明。不是凭诗句,丹青写得成。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寒水茫茫浸月明,疏钟杳杳带霜清。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物外虽增新跌宕,胸中未洗旧峥嵘。颓然坐睡蒲团稳,残火昏灯伴五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