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德裕观玉蕊花见怀之作

曾对金銮直,同依玉树阴。
雪英飞舞近,烟叶动摇深。
素萼年年密,衰容日日侵。
劳君想华发,近欲不胜簪。

作品评述

《和李德裕观玉蕊花见怀之作》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沈传师。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曾经与李德裕一同依偎在玉树的阴凉下,品赏金銮花。雪花飘飞得很近,烟叶摇曳得很深。花朵的白色花瓣年复一年地密集,我的颜容却日渐衰败。我想起了李德裕的华发,近来他几乎不能再戴上花簪了。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李德裕一同观赏玉蕊花的情景,并借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雪花飘飞和烟叶摇曳的景象,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变幻莫测。同时,通过对李德裕华发的描绘,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关怀。

赏析:
这首诗词以花为载体,通过描写花朵的年复一年、日渐衰败,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流逝和人事易变的感慨。花朵作为自然界中短暂而美丽的存在,与人的生命相映成趣。诗人通过描述雪花飞舞和烟叶摇曳的景象,将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变迁与诗人与李德裕的友谊进行了联系。

诗中的"金銮花"象征着美好和幸福,而诗人对李德裕华发的描绘,则是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惋惜,暗示时间的无情,感叹人事易逝。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友情消逝的深切感受,给人以思索和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展示了唐代诗人对生命和友情的思考。它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生命短暂以及友情珍贵的感慨,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岁月无情的同时,也意识到珍惜当下和珍爱友情的重要性。

诗词推荐

月中笑语。万里同依光景住。天水相围。相见无因梦见之。诸儿娟秀。儒学传家渠自有。自作秋衣。渐老先寒人未知。

开岁晴天亦太悭,六花日日舞檐端。浑然一色无分别,也把梅花作雪看。

圣皇神武志规恢,南国胡为贡未来。铜柱地荒云隔断,珠崖天尽雁飞回。秋风曾见秦师出,晓日今闻汉诏哀。中国有人终慕化,且看万象乐春台。

夫婿久离别,青楼空望归。妆成卷帘坐,愁思懒缝衣。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空床难独守,谁为报金徽。

开口是,合口是,眼下无妨更著鼻。开口错,合口错,眼与鼻孔都拈却。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衲僧肚皮似海宽。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

欧倩腰支柳一涡,小梅催拍大梅歌。舞余片片梨花落,争奈当涂风物何。

:驿本名与阳谏议同姓名,因此改为富水驿。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漏声过半夜,月色近中秋。雅道玄须到,权门险莫游。此心方共适,明月更相留。

移竹淇园下,买花洛水阳。风烟二十年,花竹可迷藏。九衢流车马,相值各匆忙。岂有道边宅,静居如宝坊。幅巾延客酒,妙歌小红裳。主人有班缀,衣拂御炉香。常恐鷤鴂鸣,百草为不芳。故作龟曳尾,颇深漆园方。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床。买田宛丘间,江汉起滥觞。今此百亩宫,冬温

山行旧路不堪重,及泛湖波又阻风。世上舟车无一稳,乾坤可是剩诗翁?

得君四律诗,保啻百木难。我老非田光,何以酬燕丹。俯挹流泉漱,仰把青天看。绛阙遥相期,莫待琼花残。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谁识银河水作帘,金轮峰下影长悬。和烟笼月时开卷,带雨迎风有正偏。海燕春寒窥复去,石萝秋老断还牵。游人莫羡康王谷,陆羽茶经久失传。

生身有五乐,居洛有五喜。人多轻习常,殊不以为事。吾才无所长,吾识无所纪。其心之泰然,奈何人了此。

至公遗至艺,终抱至冤沈。名有诗家业,身无戚里心。桂和秋露滴,松带夜风吟。冥寞知春否,坟蒿日已深。

一年好处橘初绿,雨后秋容净如沐。潭潭大府忠孝家。黄堂正奏千秋曲。挥毫落纸妙卿云,千佛经中蚤致身。横飞直上九万里,金鱼玉带真天人。筹边利国知谁似,直节长才堪重寄。手扶杲日照乾坤,力转洪钧陶品汇。橐兜戟纛粲煌煌,紫极联休衮绣光。暂向闽都分帅阃,再归天阙致时康。

海岸孤绝处,晴沙露远汀。潮花人鬓白,山色佛头青。夕照雌黄笔,秋烟水墨屏。天空杉月冷,鹤梦几回醒。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弓疲矢尽三千里,节弊衣穿十九年。流落天涯有离别,当时谁拟画图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