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金州舟行至洵阳

理棹出山阿,回舟溯渌波。
广烟交远树,飞嶂隐悬萝。
地域经秦少,江流入楚多。
青楼临广道,已听大堤歌。

作品评述

《繇金州舟行至洵阳》是明代诗人朱应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理棹出山阿,
回舟溯渌波。
广烟交远树,
飞嶂隐悬萝。
地域经秦少,
江流入楚多。
青楼临广道,
已听大堤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乘舟自金州(位于今天的广东省)行至洵阳(位于今天的湖南省)的情景。诗人通过舟行的方式,回望山阿,逆流而上,观察着远处的炊烟升起,远处的树木相互交错,高山飞嶂隐约可见。他提到这片地域经历了秦朝的统治较少,而江水却流入楚地较多。最后,诗人看到了临近广道的青楼,已经听到了大堤上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词以舟行为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通过回溯的方式,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变幻和流动。首句“理棹出山阿”揭示了诗人乘舟离开山阿的动作,同时也暗示了他离开了山区,来到了水域。接着,“回舟溯渌波”让人感受到了逆流而上的舟行,给人一种往返穿越时空的感觉。在第二句,诗人通过广烟和远处的树木相交的描绘,展示了远处景物的朦胧之美,增添了迷离的意境。接下来的“飞嶂隐悬萝”形象地描绘了高山的蜿蜒起伏,以及嶂岩之间若隐若现的藤萝。这些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交融与流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地域的对比,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特点。他提到这片地域经历了秦朝的统治较少,而江水却流入楚地较多,从而在地理上勾勒出了不同地域的界限和特色。

最后两句,“青楼临广道,已听大堤歌”,揭示了诗人舟行至洵阳时所见到的景象。青楼临广道,显示了繁华的场景,而大堤上的歌声则暗示了人们的欢乐与安乐。

整首诗词以舟行为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和地域对比,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文风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景观的变幻与流动,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勾勒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感受。

诗词推荐

竦楶雕珉万万层,云头晃晃现觚棱。野人自爱幽深景,只是寻常不见僧。

年年庭下梧桐叶,长为骚人先报秋。已惊岁月悲霜鬓,更望山川歌四愁。浮生百感漫自苦,一醉万虑同时休。瀛洲仙客莫惆怅,直泛三山烟浪舟。

小蛮方艳色,老傅已华颠。念彼当春花,能得几时妍。劝君莫留花,花亦悲流年。

爰居集鲁要先知,飞雪侵春久已疑。惭愧风师幸安静,敢将虎口斗龙痴。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后念起时前念灭,起灭之念何尝别。唤取机关木人问,从头弄尽元无说。

自别萧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杏花枝上露才干。眉皱但嫌钿翠堕,臂销惟觉钏金宽。薄情杨柳DA3A征鞍。

平生闲放久,野鹿许为群。居止邻西岳,轩窗度白云。斋心饭松子,话道接茅君。汉主恩情去,空山起夕氛。

帘旌风不摇,博山云自度。主人下东山,月色转归路。

上尽玉梯云,还见一番佳节。惆怅旧时行处,把青青轻折。倚阑人醉欲黄昏,飞鸟望中灭。天面碧琉璃上,印弯弯新月。

文章千古一毫端,妙处工夫到底难。春色无边知造化,海风不断识婆澜。看君健笔凌霄汉,照我清窗醒肺肝。宝剑莫忧人未识,光荒须动斗牛寒。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拄杖、穿云去。碧涧步虚声里度。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独倚阑干处。别来无几春还暮。空记当时锦囊句。南北东西知几许。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

松篁不动翠相重,日射流尘四散红。地上行人愁暍死,那知高处有清风。

急雨来排难,余蒸顿解严,时蜩鸣露柳,客燕度风帘。屈指秋无几,安心气自恬。夜凉都不寐,落月莹虚檐。

鹊印庆仍传,鱼轩宠莫先。从夫元凯贵,训子孟轲贤。龙是双归日,鸾非独舞年。哀容今共尽,凄怆杜陵田。

愁云昏昏掩六月,电光霍霍盘四隅。淮西一雨三书夜,长澜积潦无处无。试登高楼望四野,平田渺渺成江湖。山源奔溢来处远,晨朝又报高丈余。重堙闭筑仅自守,一带萦叠何其孤。颓墙处处若山坏,百舍相望无完区。辛勤买得秸一束,马饥况乏粟与刍。三十年间走四方,始遭此厄真穷途。

凉风正萧瑟,好月复徘徊。幽兴眇不尽,芳樽时一开。余英盖红叶,坠露湿苍苔。从此东篱下,应忘归去来。

九叠晴峦好掩扉,泉声处处抱斜晖。高窗树影澄江小,远岫人踪雪寺微。溪净饮猿连臂下,松深巢鹤掠衣飞。荒凉石径空延伫,逋客而今归未归。

三月尽是头白日,与春老别更依依。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